清明节快到了,在我们设置的心语亭里,很多市民都来到这里倾诉了他们对于故人的想念,斯人已去,但是他们留下的,有奋斗的故事,也有良善的品质,这些都是他们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财富,今天(4月4日)走进心语亭的人,分享了他们心中珍藏的一些回忆。
提起母亲,张曙心里总是充满了不舍,在张曙温言细语诉说的回忆中,母亲是最最温柔的,她说,父母当了一辈子的教师,把对学生的爱也延续了一辈子,即使到现在,父母的学生也经常来扫墓纪念他们。“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次我上台表演,因为我的鞋小了,妈妈本来准备了一点钱想给我买一双鞋,让我能穿着新鞋上台表演。可是她有一个学生突然生病住院了,妈妈为了给他付医药费,把本来给我的钱用了。所以我在台上表演的时候,一跳舞鞋就破了,大拇指都露了出来。我自己当时好尴尬,但妈妈说,班上的孩子有病不能不去看,希望我能理解她。”
母亲身体不好,张曙到现在还能回忆起,只有八十几斤的母亲,提着五十几本作业本,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学校的场景。无论身体条件如何,母亲从来没有放松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一件件往事历经时间的沉淀,在记忆中显得愈发珍贵。
对工作负责,对学生和善,父母的温良纯善,几乎影响了张曙的一生,而这也是张曙最为珍视的回忆。
陈大英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她说,父亲走的时候,很多人都来给他送行,都是因为感念父亲作为医者的仁心:“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早晨起来早早就到医院去了,然后到下班了,别的医生都下班了,他还没回来,有时候有病人上门敲门,‘陈医生你赶快看看我家孩子怎么了’,然后他从不厌烦,随时随地起来就就诊。”
虽然父亲走了,但是有时回到老街,还有人能够记起父亲,每到这个时候,陈大英都会特别开心:“老家人还认识我,人家说你是陈医生的女儿啊?我说是,他说我们我家的孩子都是在你爸爸这里看病的!”
受到父亲的影响,陈大英的的哥哥也当了医生,而直到现在,陈大英也一直按照父亲的谆谆教诲做人做事:“我现在经常在社区帮忙做事,尽我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父亲说过,人在世要多做好事。”
南京市民刘嘉欣说:“爷爷,在您走的时候我没有去见您最后一面,因为那个时候还在学校上课。我在学校里面,一早上接到我妈妈的电话,真的特别震惊,我妈妈说,‘你爷爷走了’。”
南京市民夏翠英说:“亲爱的老公,你在天堂还好吗?过得怎么样?有痛苦吗?有病痛吗?我有很多话想对你说,老公,你走的这几年里,我每天都会在想你,思念你。”
南京市民陶月琴说:“我的妈妈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但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对别人也很热心。她经常教导我们姊妹五个,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忠厚的人,一个心地善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南京市民刘仁英说:“爸爸,我把你的这枚勋章一直珍藏着,让它一代一代的传下去,让他们以你为荣,学习你的榜样,做好人,做好事。”
南京市民刘金荣说:“姥姥您还好吗?我非常想念您。回想当年我们儿时,爸爸妈妈都不在我们身边,是您撑起了这个家,担当抚养教育的责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也已成为人母,也当了姥姥,对下一代的教育也肩负着责任,对他们言传身教,使他们能够茁壮成长。”
风过无痕、雁过留声,他们在这人间一世,我们陪他们走过一程,终有一天我们渐行渐远,再也无法拉近这段距离,但是总有一些回忆会成为骨血,总有一些言行会变成信念,总有一些闪光时刻会引领我们前行,而这也是他们留下的最珍贵的财富。
(来源:零距离记者/莫玫瑰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