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父子两代人义务守烈士墓58年 拐杖用断了又接起来......(视频)

2019年04月05日 07:37: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从宿迁市城区往南约40公里,便是宿城区屠园乡要道村。在这里,村民吴佃良、吴龙创这对父子义务守护着一无名烈士墓群58年。    “没有革命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肩扛一支铁锹,50岁的吴龙创正走在田头,赶去烈士陵园。争取在清明前后,清理好陵墓里的杂草。

  吴龙创和父亲吴佃良共同守护的这座无名烈士墓,据记载埋的是江淮人民解放军在洋河战斗中牺牲的100多名战士。

  1948年7月9日,华东野战军江淮军区部队包围洋河,向驻守在洋河的国民党军队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解放洋河。而我军牺牲的100余名官兵,部分烈士遗体就埋在屠园乡要道村这18座无名烈士墓。

  洋河战斗,使两淮(淮阴、淮安)之敌丧魂落魄,龟缩城内,使宿迁之敌退避徐州,达到了我军孤立两淮,包围徐州的战略目的。

  在吴龙创的记忆里,父亲每天总是清晨起床,拄着一根拐杖,就往烈士墓走。

  其实在1961年退伍后,父亲吴佃良就开始坚持每天到墓地清理荒草,保持着墓地的庄严肃穆。

  周末带着吴龙创一起去时,父亲总是一遍又一遍跟他讲述入伍的故事。教育他:“没有革命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我死后就埋在附近吧”

  从青丝到白发,这座无名烈士墓已经成为吴佃良心中最放不下的“家园”。在医院住院期间,他都要自己偷偷跑回来看一眼烈士墓。“医生跟他说要住院15天,父亲在医院住11天就跑回来了。来这烈士陵园转一圈。”

  

  碰到有人来陵墓里掰树枝回家烧火,吴佃良就追赶他们,直到追不上才停下脚步。

  吴龙创说,2018年12月31号夜里(阴历冬月26),父亲吴佃良离世,按照遗愿,将父亲深埋在距离烈士陵园两三百米的地方。

  “哪怕我工作丢掉了,我也要来守护这个烈士墓”

  父亲走后,吴龙创接过“重任”,每天下班就往陵墓跑。吴龙创还把父亲用断掉的拐杖拿胶带接起来,时常带着一起过去。拄着父亲的拐杖,吴龙创就像还能听到父亲的教诲。

  老宅到陵园从田间小路只要走一千多步,每天两千多下拐杖敲击田埂的声音,“心里听了舒服。”

  “我说老爸你放心,哪怕我工作丢掉了,我也要来守护这个烈士墓。我保证做得比你好,才能对得起你,也才能对得起这烈士。”

  “明年清明节我还来跟你一起扫墓”

  从一片荒坟到遍植青松翠柏,在吴龙创父子的奔走下,这座无名烈士墓群已经建成一座烈士陵园。

  当地还修缮了道路和两座农桥,为前来瞻仰缅怀的人们提供了方便。村里的老党员、小学生们,都会不定期前来打扫祭奠。

  小学生王菲说:“吴伯伯,明年清明节的时候,我还来跟你一起扫墓。”

  吴龙创的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也在学校里悄悄报名入伍。吴龙创问儿子出于什么想法?他说爹的这种精神打动我,我必须要报名参军。

  “我是很高兴”,吴龙创露出欣慰的笑脸。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徐仁飞 孙昕 编辑/梁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