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临近,江苏各地绿色殡葬、文明祭扫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4月3日上午9点半,今年南京首场江祭仪式在长江下关至八卦洲段举行,参与江祭的市民人数再创新高。他们将鲜花撒入江中,寄托对逝者的思念,有的在祈福卡上写下祝福,整个祭扫过程既庄重节俭,又绿色环保。
南京市民:“当时主要是尊重老人的意愿,他自己立下的遗嘱,地球村就是这么大的地方,为什么不把一些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呢?让后来人过得更好。”
自1991年南京首次推行江葬以来,选择这种方式处理身后事的市民已经有一万多人。镇江丹阳,南通如东等地这两天也举行了骨灰集体江葬和海葬活动。
近年来,树葬、花坛葬等生态葬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所接受。淮安举行了一场免费花坛葬集体安葬仪式,花坛葬使用的是可降解骨灰盒,三个月后骨灰盒将与骨灰一起溶于泥土。
淮安市民:“节约了土地,改善环境,死者也能更好地回归自然。”
镇江扬中、盐城射阳等地通过推行"火纸换鲜花"、网络祭扫等活动,倡导大家破除传统陋习,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钱进 章建 李明洋 杨天依 丹阳台 如东台 淮安台 扬中台 射阳台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