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个人的善举,感染身边人。用一群人的力量,感染整座城。
4月2日,苏州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苏州高新区)现场分享会在苏州高新区科技会堂举行,来自苏州高新区8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与观众分享交流他们的感人故事。
本次分享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苏州高新区党工委、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苏州高新区工委宣传部(文明办)、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率(FM91.1)、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下面小新带你走进他们的故事里,感受文明带来的力量。
刘杨
少年得志 前途坦荡
不忘初心 实业报国
刘杨,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涟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EO。他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取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拥有海外自主创业经验。他在硅谷的物联网公司专门生产家庭智能安防系统,因产品契合美国家庭需要,深受欢迎。然而,他心中的中国梦让他毅然选择放弃美国公司,来到苏州创业。他手握核心技术,目标是在5年内做全球智能家庭安防领域的NO.1。
走进刘杨的公司,迎面展示着一排锃亮的“奖杯”,这不是“荣誉墙”,而是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安防产品,英文商标“SENS8”,中文商标“守护侠”。
2017年8月7日,苏州市姑苏区一位独居老人,被“守护侠”捕捉到起夜异常,这位老人平时起夜每晚1次,但那晚却频繁起夜达5次。“守护侠”将这一非常规行为反馈到老人子女手机上。当子女早上6点赶到老人家中时,老人已轻度中风,所幸送医及时才避免了悲剧发生。这一现实事例,更加坚定了刘杨的奋斗之心,用自己的力量最大程度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突出的科技报国贡献,刘杨被评为2018CCTV中国十大创业榜样。回国创业,扎根苏州,刘杨的归属感愈发强烈。刘杨说,他的奋斗目标是,打造让中国普通百姓也都能用得起智能安防产品,励志解决全中国将近1亿独居老人的安全问题。
高春香
你是一道光
用书照进孩子内心的光
高春香,现为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中科知成绘本馆馆主,中国原创地理科学绘本研发人员,2013年创办了苏州科技城第一家公益绘本馆,自费购置国内外各类科学绘本近4000册,面向社区开展公益阅读推广,2015年中科知成绘本馆荣获中国图书馆协会“全国最具潜力绘本馆”称号,本人被授予“最具影响力绘本馆馆主”称号。2019年,入选第2届“苏州高新区文化重点人才”。
整整3年,策划完成了中国首套写给儿童的《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科学绘本,该套绘本自2015年11月上市以来,获得了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等数10项殊荣。
高老师常常说:创作一本书,就是为世界做了件美丽的事。
冯艳君
你青丝
他们白首
这是属于你的“白首翁”赞歌
如果以剪一次头发付费30元来算一笔账,那给6000多人理发,将近20万了。对谁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为这6000多人次理发,那都是免费的。做这桩“亏本生意”的老板就是80后的理发师冯艳君。
冯艳君说,她义务帮老人理发,是受她师父的影响。她的师父说“做一名好理发师一定要敬老爱老。”跟随师父学艺,冯艳君不仅学会了师父的手艺,更领悟了师父教诲的真谛。
冯艳君有一个记事本,上面记着理发老人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每个月她都会定期为几位特殊老人上门理发。不少老人即使从社区搬走了,也会坐很长时间的公交车,回到冯艳君的店里来理发。穿着社区志愿者的红马甲,冯艳君十分开心,她说自己小小的善举能够被人认可,是最大的幸福。
舒新生
一双手、一颗心、5项专利……
精心钻研铸就青春信仰
每天8点不到,舒新生就早早地出现在公司。自入职金德精密配件有限公司以来,这个习惯从未改变。2003年,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舒新生进入金德精密配件有限公司,从事普通的维修电工工作。
凭着爱岗敬业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过去的10多年间,他独立完成5项技术研发成果,并利用这些成果每年为公司创造近600多万元的价值。因此得到一个外号“舒大师”。
不仅如此,他还提倡公司内部招收机电维修学徒。仅一年,舒新生就培训一线员工750人次。他精心为公司,培养了很多技术骨干。“我一个人强不算强,团队强才是真的强。”这是舒新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时时刻刻在思考如何解决技术难题的舒新生,一有点子就会马上尝试是否有效。他笑着说“家人笑称我是个‘技术疯子’,因为有时候半夜突然有了灵感,我会立即爬起来写程序。”
吴晓杰
用“脚”锻造产品
用“心”打造质量
在他的办公室,常年都会备着三双鞋,夏天的时候,办公室还会备一套换洗的衣服。因为,每次去工地回来,身上不是脏了,就是被汗水浸透了。
2018年,吴晓杰共负责监督工程项目18个,通过对现场质量的严格监督,有3个项目被评为优质工程,相关项目在全市建筑市场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
采访吴晓杰时,他已经在第3个工地上了。他告诉记者,上午去了2个工地,等这个工地结束,还要再去第4个工地,这是他每天工作的常态。算下来,一年要跑5、6百次工地。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特意关注了他手机的微信上的微信步数,上面有每天走路记录的,每天打底1万2千步以上,而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很平常。 “我觉得我不辛苦,我做的,只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陈金文
垃圾箱里捡起的是钱
更是品格
一种闪烁着拾金不昧光芒的品格
在1月30日这天早上,陈金文在负责保洁区域的垃圾桶内捡到巨款,她没多想,直接把钱交到了保安室。2个小时后,失主吴先生才找寻过来,里面一沓一沓现金足有8万元。
失主吴先生说,在扔垃圾时,他们不小心把装有8万元现金的塑料袋也一起扔进了单元门口的垃圾桶里。而这8万元本来是要发给员工的年终奖。幸好钱失而复得,非常感谢陈阿姨。
据了解,陈阿姨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面对8万元巨款,她不为所动。在她看来,拾金不昧是所有人都应当做到的,“钱款物归原主,他们开心,我更开心!”
得知陈阿姨的事迹后,《人民日报》官方微信、新华社、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苏州广电总台、苏州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都纷纷报道为这位保洁阿姨点赞。
鲍磊
你用医者仁心的执念
让这朵格桑花开的更艳
2018年,40岁的鲍磊主动报名参加江苏省第十二批援藏医疗队,光荣地成为一名援藏医生。
西藏林周县与苏州平均海拔的巨大落差,对人体是一个严峻考验。虽然缺氧,但不缺精神,鲍磊以极大的毅力很快克服高原缺氧环境,迅速投入工作。
援藏工作,留下先进的治疗技术很重要,这也是每个援藏医疗队员的责任。工作之余,通过疑难病例讨论、科室讲课,鲍磊将自己掌握的诊疗知识和技术向当地医务人员倾囊相授。为了更好地授课,他还整理出课件、文档和视频等,供当地医生学习,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传授和讲解。“在涉藏工作重点省,不仅要带去技术,更要让技术扎根,‘师带徒’是一个重点工作。”鲍磊以门诊指导、教学查房、病例点评、疑难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成功为得林周县人民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本土骨干。
从3月5日至12月27日,坚守300多个日夜,鲍磊顺利完成了援藏医疗救助任务。“舍不得!”离家千里,万分想念,但当归期定下,他却恋恋不舍,“在林周县人民医院门诊、查房、授课、培训、义诊的情景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想起藏族同胞们真挚的眼神、想到一起工作的朋友们,真是舍不得。”临走的那一天,林周当地温度已经低至零下16℃,医院的门口却站满了送别的人,浓浓的情谊在这里流淌着。如今,鲍磊还继续和林周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共同奋斗,通过微信群为他们答疑解惑等,为远方的藏族同胞送去健康与温暖。“奉献一时,牵挂一世。”他动情地说。
张云淇
妈妈给你生命
你给妈妈未来
2016年6月初,张云淇的妈妈突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由于染色体变异,属于高危中的高危,必须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尽管骨髓库的医生们夜以继日地为张妈妈寻找骨髓,但始终无一人相匹配。
“为了化疗,妈妈的头发剃掉了,人也瘦了很多,看上去很累。”当时只是二年级学生、年仅9岁的张云淇主动问爸爸:“我可以捐献骨髓救妈妈吗?”担心孩子的生长发育会受影响,张云淇的家人没有答应孩子的要求,张云淇便想尽一切办法说服家人。主治医生唐医生得知小云淇的想法后,既吃惊又感动,更被孩子的坚定所打动,医院最终决定抽取他的造血干细胞。
为了检测是否匹配,张云淇隔三差五就要去医院检查、抽血、打针,并做好一系列前期准备。为了使身体达到捐献要求,年幼的张云淇改变了饮食习惯,通过大量吃肥肉的办法,在短时间内增重10斤。
就在那年的国庆节期间,张云淇开始了2天共8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抽取,粗粗的针头扎入手臂和颈部,鲜血缓缓流过机器,张云淇全程没有喊一声“疼”。“捐献后感觉身体很虚弱,腿软头晕,还长了很多口腔溃疡、眼皮麦粒肿。”尽管身体痛楚,张云淇却是高兴的,因为妈妈有了生的希望。
不久前,厄运又一次降临到这个家庭,张妈妈再次病发入院,严重程度超出家人的预料。骨髓库配对成功的概率很小,自己或许就是妈妈唯一的希望。
他说:“我不要妈妈离开,我想让妈妈见证我的每一次进步,每一点成长。我想有一天可以看到她白发苍苍的模样。妈妈在,家才在!”
分享会上,还表彰了2018年度苏州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和十佳新事。
艾罗伟、朱冰等10人获得苏州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称号。
枫桥街道的“亮堂工程”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等10个项目获得苏州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称号。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为龙头,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夯实工作基础,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特别在大力培育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方面,着重以群众发现、群众推荐、群众评议身边好人好事的方式,积极引导群众从身边人、平凡事中发现道德模范,树立道德榜样,全区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德高尚、事迹感人的先进典型。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共有中国好人13人、省级道德模范1人、江苏好人6人、苏州好人24人。
同时,高新区还充分运用“善行义举榜”“道德讲堂”、报纸网络等各类宣传载体和宣传形式,大力展示和宣传身边好人、善行义举,营造学习身边好人、提升道德情操、争当道德模范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