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溧水,305公里“醉美农路”串联起石臼渔歌、秦淮源头、红色李巷等田园休闲度假区;在盐城东台,800公里农村公路绿色廊道,成就了一个国家级“森林浴场”黄海森林公园。江苏山美水美、林美村美,一条条农路,则被打造成串联起这些美景的绿色生态廊道。记者了解到,这样的“醉美农路”,江苏今年还要再建4500公里,“农村公路+X”的特色发展模式正在兴起。
乡村土路变身景观大道,农家乐年入超百万
南京市溧水区山水秀美,但在以前,不少景点、村落散乱分布,仅靠曲折蜿蜒的山路沟通,车辆难以通行,游客更是进不来。自2013年开始,溧水推动农村公路大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农路总里程1400余公里。
溧水区交通局工作人员介绍,在建设中,他们注重推动农村公路与旅游节点融合发展,打造出305公里“醉美风景线”,串联起无想山南、石臼渔歌、秦淮源头、红色李巷等四大田园休闲度假区,李在凤、诸家、仓口等特色古村落也“路通村出”,如明珠般点缀在绿色廊道上。
记者了解到,以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旁的竹海大道为例,这里原本是一条乡间土路,2013年升级为双向两车道的三级公路后,营造出了万亩竹海景观。此后,道路沿线陆续配备了相应的服务设施,如郊野书屋、老虎山驿站、房车营地等。直接受益与这条竹海大道的,就是傅家边农业科技园。
“这里以前在山凹里,景色虽然美,但客人来不了。”在园区经营农家的董美龄告诉记者,竹海大道建成后,客人越来越多,她的农家乐从最初的20亩地扩展到了50亩,年收入达到百万以上。像她这样的经营者,园区不在少数。
800公里“醉美农路”促“原始森林”华丽变身
东台每年因海岸线的退后新增近万亩土地,被誉为“神奇生长”城市。40余公里水杉、银杏绿道,湿地密布,近千种动植物生长其中……全国沿海最大的平原森林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就坐落于此。不过长期以来,因周边及园内道路不畅,公园都“养在深闺人未识”,游客不便一堵它的真容。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步道
△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绿道
“以前这里就是一片大树林,周边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都是砂石、泥土路。” 东台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刘烨介绍,近三年,在黄海森林公园周边,352省道、228国道以及花林路、川曹线、弶新线等一批周边道路被改造和提升,公园华丽转身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还与周边景区互联互通,形成旅游产业群。“2018年底新建成的344省道,距离公园北部只有200米,现在公园马上就要开个北门,让四面八方的游客都能进来。由于道路提升,游客人数预计从2017年的72万人,快速增加到150万人次。”
刘烨说,三年来,东台累计投入45亿元,新建一级公路105公里,提升市域骨干道路400公里,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超过750公里。路宽了、景美了、游客来了,产业兴盛起来了,一批省级最美乡村、特色田园乡村脱颖而出。
在东台梁垛镇,新老204国道、610省道、梁广线县道四通八达,农村四级公路修到了田间地头。2013年,常年在上海从事花卉培育的万曰芳,瞄准这一机遇,回到了家乡创办了花卉家庭农场。短短几年,她采用“家庭农场+订单+农户”模式,带领周边近40户共同组建合作社,拉动全镇130多个农户从事苗木和花卉种植,总规模超过了3000亩,年创效益4000万元以上,把花卉卖到了全国各大城市。
江苏山美、水美、林美、田美、村庄美,一条条农村道路的修建、提档升级,将依山傍水的美丽乡村用生态绿廊连接在了一起,打造出“车在树中走,人在景中游”的醉美乡村景观。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靓丽风景线,也织就出一个大美江苏。
(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