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解放后这支抗日劲旅负责城市警备

2019年04月03日 07:11:13 | 来源:南京晨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南京警备部队英模代表大会合影,第二排右一为军长何基沣。何基沣之子何瑗供图



 何基沣担任解放军南京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时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何基沣之子何瑗供图


1949年7月6日南京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阅兵典礼时,驻南京部队通过新街口的情景。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供图。

  南京解放后,这座城市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人民军队的战士来保卫。但是70年前南京解放后城市警备工作的详细史实,迄今一直鲜为人知。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即将举办的“胜利记忆——解放南京部分参战老战士口述史实展”,筹办期间一共采访了8位第34军老战士。老战士们都在参加解放南京后又随部队进驻南京担任警备任务。展览筹办阶段收集的稀见史料图片和老战士口述史互为补充,将新中国成立前后保卫南京这座城市的警备部队诸多故事,首次生动地公布于众。

  1949年先后有三支解放军部队进驻南京

  南京地方志书籍《南京军事志》一书里明确记录“南京解放后,驻南京的解放军有第34军、第35军、第24军”。1949年4月23日深夜南京解放后,4月24日晨,统一指挥渡江战役东突击集团的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参谋长张震下令“35军已占南京,即负全责维持秩序”。4月25日上午10时30分,第三野战军下令第8兵团率领“24军及34军主力担任南京警备任务”,原属于第7兵团的35军归还建制,随第7兵团第21、22、23军“向杭州攻击前进”。进驻南京市区的35军随后开始从南京南下,参加解放浙江的战斗。

  而一部驻扎于南京东郊的34军,立即与35军进行防务交接。34军渡江的江段在南京市区以东的栖霞、龙潭至镇江。据《南京军事志》记载,34军渡江以后“以一部西进,协同第35军攻取南京”。于是,34军部队当时紧靠南京市区。4月25日上午接到警备南京的任务后,军长何基沣、政委赵启民随即率部陆续分赴南京市区各地接手警备任务。1949年5月1日,南京市警备区成立。第24军,第34军下辖的第100、101、102师也随之正式成为南京警备区下辖部队。

  与此同时,和第34军一起接受警备南京任务的第24军尚在安徽境内参加战斗。4月20日渡江战役打响后,第24军在安徽省无为江段渡江,突破铜陵江岸的敌人防线,进发到郎溪、广德,参加了渡江战役里著名的郎广围歼战。4月28日夜20时,粟裕和张震再次下令第24军“参加今日广德附近之战斗后,应即取捷径开南京”。该军随后开始向南京行军,各部队于5月4日至6日进驻南京,军部驻扎在复成新村,成为第三支进驻南京的野战部队。

  第34军和24军共同警备南京的局面持续到1949年5月下旬。5月21日中午12时,第三野战军下达《淞沪战役攻击命令》,准备解放上海。命令里要求第24军主力集结南京郊区“待命参战”。第24军又从警备任务变换为攻坚预备队。5月27日上海解放后,粟裕和张震又于5月28日向山东军区提出计划派第24军前往山东,参加攻占青岛的战斗。5月30日山东军区复电同意“三野派出24军附榴弹炮团,协助山东(军区)攻下青岛”。6月初,第24军从南京北上。后因青岛守敌从海路仓皇逃走,第24军北上途中在江苏徐州停下驻扎。从此,第34军长期独立担负南京的警备任务。该军100师300团还直接改编为南京市公安局警卫团,担负公安机关的警卫和警戒任务。

  抗日名将担任南京警备副司令员

  第34军是一支和江苏有很深渊源的英雄部队。1949年2月,解放军江淮军区第34旅、独立旅和淮海战役里于徐州贾汪起义的第77军合编而成第34军。江淮军区第34旅前身是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第2师6旅,曾在苏皖交界一带展开敌后游击战,给日伪军沉重打击。江淮军区独立旅前身是淮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邳县(今邳州市)、睢宁县、铜山县3个县大队,是苏北土生土长的子弟兵部队。淮海战役里起义的第77军,前身则是1937年七七抗战里的第29军一部。该军的番号正是为了纪念“七七”。 三支有光荣历史的抗日劲旅合编为解放军第34军后,抗日名将何基沣担任军长。1937年七七抗战时,何基沣作为第29军110旅旅长,率部在卢沟桥头打响全面抗战第一枪。他在全面抗战之中的1939年又被中共豫鄂边特委秘密发展为地下党员,从此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34军参加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后,进驻南京成为警备部队。军长何基沣也成为警备部队的军事主官之一。

  1949年7月6日,南京举行了纪念七七抗战12周年阅兵典礼。前身一部参加过七七抗战的第34军作为南京警备部队,抽出部队官兵接受了检阅。曾率部打响七七抗战第一枪的何基沣也在南京度过了一个有纪念意义的“七七”纪念日。阅兵5天之后,第三野战军下令以“34军部为基础组成南京警备司令部”。第34军军部正式编为南京警备司令部,军长何基沣担任副司令员。

  两个多月后,何基沣以南京警备副司令员的职务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且当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随后于1949年10月1日光荣出席了开国大典。从北京返回南京后,何基沣又继续作为南京警备副司令员,于五星红旗下为警备南京和国防建设再立新功。

  给南京人民树立良好形象

  第34军从1949年4月25日担任南京警备部队起,一直到1950年11月撤销番号改编为公安第13师,在南京担任了一年半的警备任务。在此期间,该军给南京人民持续树立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进驻南京市区时,34军在对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规定之中,曾明确指出:“对南京的工厂、商店、仓库、交通设备、运输工具等,都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好。”34军102师政委廖成美回忆,南京解放后的当年夏天发了洪水,作为南京警备部队的第34军出动大批官兵参加抗洪,胜利保卫了长江大堤, “这是解放南京后,群众看到解放军如此大规模的抢险救灾行动的头一次深刻印象”。

  近期接受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工作人员口述史访问时,多位34军老战士也对70年前在南京“军民一家亲”的景象记忆犹新。南京解放时34军101师302团1营的副排长施保华回忆,当时没有一个战士违反群众纪律,对人说话态度也都非常客气,见到年长一些的南京市民都热情称呼“大娘大爷”。老百姓们说“共产党这个兵,真好,能不拥护吗”?而302团2营的机要员夏广文至今仍对南京老百姓印象深刻,他向纪念馆工作人员深情说起:“百姓对我们解放军非常好,非常友善。我们需要什么,他们都来帮助我们。”

  南京解放时担任34军100师副政委的杨斯德,入城警备后又担任过南京警备区政治部副主任。他回忆自己体会最深的是“干部战士真正做到了正确地、自觉地遵守执行政策和纪律,嬴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戴”。杨斯德还回忆,新成立的南京人民政府发动各界拥护解放军子弟兵,召开解放军战斗英雄英模大会,宣传解放军革命英雄事迹,“这对于增进密切军民关系、坚决贯彻执行城市政策等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展览筹划期间,纪念馆工作人员向何基沣军长之子何瑗征集到了对应的历史照片。何瑗老人家中珍藏了一幅“南京市警备部队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合影”照片。图片里,可以看到何基沣军长和英姿勃发的警备部队英雄们站在一起合影。这幅历史照片不仅可以让今天的南京市民看到70年前南京警备部队官兵形象,也为新中国成立时的南京“双拥”景象留下了珍贵历史影像。

    (来源:南京晨报 编辑:陈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