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轻盈的尼龙绳带,看似不起眼,却可以承受 2 吨的重量,并拥有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大客户。这种尼龙绳带出自泰州高港乔杨社区,20 年多前这里还是不起眼的贫困村,如今靠着尼龙绳带等系列绳网产品,一年能卖出上亿元。
△ 乔向民到企业查看新产品
这华丽的转身,与村官乔向民分不开。乔向民早在 1993 年就身家百万,却辞职回村当起了村官。他说," 一人富不如带百人富。" 这年,他才 23 岁。
百万富翁辞职做村官
"26 年前,他就是百万富翁了。"3 月 29 日,现代快报记者在乔杨社区采访时,不止一个人这样说。
乔向民就是靠尼龙绳带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1989 年,乔向民高中毕业,才 19 岁,就开始在一家尼龙绳带厂跑销售,肯吃苦、不怕累,4 年后已身家百万,成了村里 " 先富起来的人 "。
但当时的乔杨村是个贫困村。村里的老支书找到乔向民,希望他回村工作,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 乔向民到村民家拉家常
乔向民很纠结。亲戚朋友也劝他," 凭你的销售能力,做个千万富翁也不在话下,当个村干部哪还有现在这么风光?"
但考虑再三后,乔向民决定辞职回村。" 一人富不如百人富,我是乔杨人,自己的日子好了,就要尽可能去帮助别人。"
绳网带产业一年进账上亿
2003 年,乔向民担任了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他开始盘算怎么让村民富起来。
乔杨村不少人从事绳网带产业,但各企业各打各的 " 游击战 ",不成规模。
为了说服大家通过合股做强做大,乔向民多次找到在外办厂的本村能人戴春明,动员他回村兴办龙头企业。被诚意打动,戴春明回乡办厂,当年产值就达 6800 万元。随即,看到好处的各小企业纷纷合股,乔杨的绳网带产业一下子火了。
村里还将老厂房、村小校园、电灌站、鱼塘等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全体村民,由社区股份合作社负责管理和经营、按股分红,让村民变股民;并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入股产品结构优、效益高的企业,让集体资产在流动中增值。乔向民还带领社区一班人大面积栽种意杨 4.6 万株,仅此一项可进账 400 多万元。
卖掉私家车凑钱为村民建房
乔杨社区与苏州一位房地产商签下了全垫资投建协议,为村民建设 29 栋 58 户住房。然而,就在大家满怀期待的时候,投资商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项目一下子面临烂尾。
△ 乔杨社区村民搬进集中建设的住宅
乔向民左思右想,打起了自己爱车的主意,一咬牙把车卖了。他把卖车的 6 万元,连同向亲友拆借的 55 万元都捧给施工老板。老板被触动了," 有这样真心为民干事的村书记,就是再困难也不会停工。"
此外,乔杨社区近 3 年里还投入近千万元,用于公共事业建设,建成了社区文化中心、健身广场、社区卫生室、农家书屋等。" 要让居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品质生活。" 乔向民说。
到 2018 年,乔杨社区工业总产值达 3.86 亿元,社区集体收入达 622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 33935 元。
△ 村民们富起来后,乔向民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
这些年,常有人跟乔向民开玩笑," 当初如果你不回来,现在可就是个千万富翁了。"
乔向民总是笑笑:" 现在更多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我更高兴。"
多年来,乔向民先后荣获 " 全国先进工作者 "、" 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 中国好人 "、" 省劳动模范 "、" 江苏省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 "、江苏 " 最美基层干部 " 等荣誉称号。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编辑/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