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随便为孩子加作业;不可因为工作不顺利、孩子做事没做好而狠狠惩罚……近日,扬州市区一户三口之家发生了一件新鲜事,一名年仅10岁的小女孩在家里制作了一份“家庭守则”,与父母“约法三章”,一方违反其中条文,将面临处罚。原来,这名小女孩的举动是在对课业繁重、没有私人空间而申诉,这也引起了很多家庭的共鸣。
■新鲜
小学生制定“家庭守则”,与父母“约法三章”
市区一户三口之家出了一件新鲜事,孩子的一个举动让一对80后父母哭笑不得。
年仅10岁的小媛(化名),目前就读小学四年级,上周末与父母因为功课问题上演了一场“冷战”。其间,小媛在一张作文纸上写下了心目中的“家庭守则”,并且通过门缝塞进了父母的房间。
记者注意到,这份“家庭守则”主要分为两大篇章,“针对于父母”和“针对于孩子”分别列出了5条规定。以“针对于父母”篇章为例,其中提到了“不可随便为孩子加作业(孩子可顶嘴)”“不可因为工作不顺利、孩子做事没做好而狠狠惩罚”“不可违反诺言,说好了但不带孩子出去”等;以“针对于孩子”篇章为例,其中提到了“不顶撞父母(标注的一条例外)”“不在写作业时阅读、玩学具(父母可没收)”“不打扰父母办公事”等。
另外,这份“家庭守则”还设定了处罚机制,孩子和父母双方一旦签字即生效,如果一方违反其中条文,就会面临抄写“家庭守则”的处罚,抄写次数由违反条数而定。
出自孩子之手的“家庭守则”被父母拍照上传到了微信朋友圈内,很快引起了热议,并且让很多家庭产生了共鸣。
■缘起
课外作业繁重,课余空间被“排满”
孩子怎么会想到制定“家庭守则”?“可能是孩子觉得功课太多,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小媛的母亲张女士坦言,她和丈夫收到这份“家庭守则”之后,感到哭笑不得,他们没有想到孩子会有这一举动,虽然“守则”中提出的条文,更多的是对父母的约束,但这是孩子的心声,也引起了他们对教育方式的反省。
“相比她的同学,我家孩子的课外作业其实不算多,除了课内作业,周末她需要完成课外练习册每门一本。”张女士介绍,以前孩子只有周日上午可以休息,其他时间全部被兴趣班排满,为了给孩子“减负”,她为孩子减少了一节兴趣班,如今周日一天都可以休息。
张女士表示,看到这份“家庭守则”,她认为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平等意识,父母的教育方式应该进一步改善,“目前我们正在思考,如何以更加平等的姿态和孩子交流,更加全面地挖掘孩子的兴趣,而不是‘灌输式’的帮她报各种兴趣班。”
因此,张女士和丈夫对这份“家庭守则”修改之后签了字,并且彼此约定,严格履行“守则”条文。
■分析
家长应因势利导形成良好家风
小媛在家制定“家庭守则”,到底说明了什么问题?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吴林斌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与幼儿园孩子的思想意识已经存在差异,小媛制定“家庭守则”这一举动,是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平等的意识增强,已经不能采用“逆来顺受”来开展教育。
“孩子的举动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和思考,其实并非坏事。”吴林斌表示,家长应该因势利导,尊重孩子的心声,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交流、增强沟通,达成共识。“无规矩不成方圆,教孩子立规矩,这是形成良好家风、家训的好机会。”吴林斌也提醒,作为教育的引导者,父母也不能颠倒身份,履行“家庭守则”的同时,还得扮演好教育主导的角色,对孩子还得继续提要求,逐渐打磨出体系化的“家规”。
针对这一现象,扬州市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第二届中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王道荣也提醒,家庭教育要确立立德树人的目标,既要民主,又要科学。切不可急功近利,更不能简单粗暴。否则,亲子关系,孩子的认知丶情感和意志心理品质就会出现问题和障碍。“家长要认真审定自己的教育目标,完善教育方法。”王道荣表示。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