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九旬老人珍藏“渡江支前光荣证”,70年前,他做了这件事…

2019年04月01日 15:46:13 | 来源:靖江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图为刘惠民老人和他的“渡江支前光荣证”。

  见到92岁的刘惠民,记者发现老人的精神特别好,身子骨很硬朗,站着的时候像一棵挺拔的白杨,坐下来腰板依然挺得笔直,双手放在两膝上。刚开始刘惠民不怎么作声,等他从卧室里拿出自己珍藏了70年的“渡江支前光荣证”,突然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开始讲述1949年渡江前后,自己作为渡江支前民工,在战火中的亲身经历。

  刘惠民住在靖江马桥镇,70年前,也就是1949年3月初的一天,刘惠民正好在田里忙活,当时侯河乡迎祥村的大队长过来,跟他说解放军正在招民工,问他愿不愿意去。刘惠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两人的对话。

  刘惠民告诉记者,他当即应下,还动员了孙锡康、孙伯奇、刘德胜等身边五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参加。

  “当时整个乡里一共去了23个人,大部分人的名字,我都还能报的出来。”据刘惠民回忆,3月中旬的时候,他们这些志愿报名的民工就集中去了海安李堡,进行集训。“事先告诉我们训练的时候要走很多路,我自己带了6双鞋子,带上衣服和工具,就跟着队伍出发了。”到了李堡后,所有人先是接受了思想教育,然后分为大队、中队、分队,再根据不同分工进行分组,包括:船工、通讯员、扁担工等,进行业务培训,一切按照当时部队的编制进行。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教了怎样躲飞机、怎样找掩护等自救常识,因为集训的时候,飞机经常在头顶轰炸,我们还要躲避轰炸,最常躲的就是桌子和磨盘下面,虽然也害怕,但是为革命奉献的一腔热血时刻激励着自己。”刘惠民回忆,当时还要自己打草鞋,因为物资很匮乏。刘惠民被分在扁担队,主要是帮助挑送被子、设备等物资,加上自己的生活用品,每一担大概在100斤左右。

  训练了近一个月,1949年4月16日的时候,部队出发回靖江,到当时的广陵镇八圩埭,出于形势需要,又折回泰兴香店头,待了一天后,又行军回靖江至东兴镇正东圩,从萝卜港过江。“我们是4月23日过江的,当时大军已经在21日过江了。”刘惠民回忆,当时部队纪律严明,完全和正规军人一样。

  之后,部队走过无锡、浙江,“无锡和浙江交界的地方,血流成河。当时有个队友,在宜兴飞机轰炸的时候被炸死了。”目睹同队队员在眼前死亡,没能动摇这些民工的决心,他们互相帮扶,走到当时的上海闵行,驻扎下来。“在上海,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刘惠民告诉记者,自己的“渡江支前光荣证”,也是在上海拿到的。

  薄薄一张纸,记录了刘惠民四个多月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路程,也折射出当时的老百姓们参与解放的信心和决心。在这张“渡江支前光荣证”上,写到“刘惠民同志系江苏省靖江县侯河区人,参加解放京沪杭战役,配合本军渡江,完成战勤人物,本军除致谢意外,特发给渡江光荣证,以资表扬”。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及主要领导人的名字。此证颁发于1949年7月20日,刘惠民被记为四等功。

  刘惠民一直将这张光荣证锁在卧室的柜子里,经常拿出来看一看。从这张保存完好的光荣证不难看出,刘惠民对自己这段经历的重视、对这份荣誉的珍视以及对这段历史的难忘。历史不可以被忘记,刘惠民最大的心愿,就是这份革命理想能够有人理解和倾听。红色基因能够代代相传,就是对所有为和平付出努力的人最好的注解和回应了。

  (来源:靖江日报,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