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爱鸟日,扬州供电公司专业护鸟的故事

2019年04月01日 15:37:15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扬州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儿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曾做过一个比喻“小鸟用翅膀为扬州的生态投了票”。

  4月1日“国际爱鸟日”到来前,一份《关于扬州地区危害输电线路的鸟类名录及防治保护对策的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由国网扬州供电公司牵头撰写。同时,扬州首支由驻扬央企组建的专业护鸟队——“国网扬州供电公司护线爱鸟党员服务队”正式授旗成立。

  作为一家电力企业,

  为何要成立专业的护鸟队伍?

  又为何要牵头撰写一份保护鸟类的专业报告?

  看政经君的采访。

  为何要成立一支专业的护鸟队伍?

  说到供电,不得不提输电线路和杆塔,而电线和杆塔又常常是鸟儿“落脚”筑巢的地方。

  扬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江东告诉政经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动物引起的输电线路故障,仅次于闪电雷害及外力破坏,排在各种故障总数的第三位,“尤其是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发生的鸟害跳闸故障明显增多。”

  “野生动物与电力设施之间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我们希望通过专业研究,建立一支专业队伍和一套整体预防机制,为电网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借鉴。”刘江东说。

  为了更好保护鸟类和确保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国网扬州供电公司护线爱鸟党员服务队应运而生。

  首批成员里除了供电公司员工外,还有扬州大学、扬州环境资源保护局、扬州野生动物保护站、“让候鸟飞”公益环保组织等单位的专家教授、爱鸟人士组成的“专家顾问团”。 各方还共同签署《护线爱鸟》倡议。

  什么鸟最让供电部门“头疼”又“心疼”?

  一种名叫东方白鹳的鸟,让供电部门是最头疼,又心疼。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虽然贵为“国宝”,但也是经常闯祸的“熊孩子”。它的排泄物是酸性物质,洒落在绝缘子上,极易引起线路放电,导致跳闸,并造成其自身伤害。

  目前,高邮、宝应境内输电线路杆塔的东方白鹳鸟巢数量已达50余处,成鸟超过100只,甚至有数只东方白鹳改变了生活习性,将扬州从迁徙的中转站变成栖息地,长久住了下来。

  如何在不影响东方白鹳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保证电力正常供应,成为了扬州供电公司需要攻克的难题。

  对东方白鹳活动频繁区域内的电力线路采取更换复合绝缘附加伞裙、绝缘包裹绝缘子下方导线等降低了鸟粪、鸟巢树枝对线路的影响……在不断的摸索中,扬州供电公司想出了不少保护东方白鹳的好办法。

  为何要撰写专业爱鸟护鸟报告?

  爱鸟、护鸟需要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措施。目前,有关动物危害电力设施的研究都过于笼统,缺乏详细、可靠的数据支撑,无法为当前的电力系统动物危害防范工作发挥充分的指导作用。电力部门普遍采取的防动物危害方案都是根据经验,有时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希望摸清输电线路鸟类的分布特征、危害方式和等级,建立一套针对生态保护的整体预防机制,为针对性地安装防动物装置提供依据,降低触电引起的动物伤亡,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的种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电力与动物的和谐发展。” 刘江东表示。

  为此,扬州供电公司借智借力,与扬大、野护站进行协作,经过半年多的观测研究,《关于扬州地区危害输电线路的鸟类名录及防治保护对策的研究报告》正式出炉。

  “《报告》确定了鸟类危害输电线路安全的方式以及输电线路附近鸟类的种类,提出了针对不同鸟类的保护防治对策。”扬大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殷宝法介绍,经过近半年的实地调查,共观察记录到鸟类 77 种,报告详细列明了每种鸟类的名称、图片、鉴别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方式和保护防治措施。

  新闻加点料

  本报此前报道供电员工护鸟,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转载

  今年春节前夕,本报在头版刊发题为《相望十二年 人鹳不了情》的报道,讲述了扬州供电公司线路工周士清保护“国宝”东方白鹳的故事。为确保电网安全运行和保护东方白鹳,周士清和同事12年来观鸟护鸟,与东方白鹳结下深厚情缘。

  这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百度新闻、凤凰新闻等纷纷转载。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到保护东方白鹳的队伍中。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