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是水利建设的黄金时间,入春以来,我省水利系统补短板、强监管、提质效,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持续推动水利建设实现新跨越。
江苏台记者王鹏:这里是徐州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的施工现场,这里的工人们抢抓冬春水利施工的黄金时间,赶工期赶进度,确保工程高质量如期完工。
位于我省最西北部的徐州湖西地区,是全省用水的"最末梢",江水北调要经过13级翻水才能到达这里,土壤沙化、配套设施不足,使这里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湖西地区穷在水上,脱贫的出路也在水上。去年10月,总投资8亿多元的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正式启动,对郑集河"一干五支"进行疏浚,并建设配套泵站、水闸及堤坝。
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刚告诉记者,工程建成后,将有效提高湖西地区180万亩农田的灌溉排涝标准,改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今年,我省初步安排资金126亿元进行重点水利建设,补齐水利短板、提升质量效果。春节过后,新沟河工程、望虞河西岸控制工程、环太湖大堤后续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抓紧施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也已进入最后扫尾阶段,34项单元工程将在今年竣工验收。
今年我省还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持续发力。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上,更新改造农村供水管网2500公里;在灌区现代化改造上,实施12个大型灌区和12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预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5万亩;在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上,疏浚整治县乡河道土方1.6亿方,深化河长制湖长制从"见行动"向"见成效"转变,高标准建成一批生态河道和"水美乡村"。
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 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局局长朱海生说,狠抓工作落实,工程推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补齐全省水利工程的系统网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利的水利支撑。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鹏 李泽灏 丹阳台报道 编辑:乔恩)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