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向阳花自开,人若向暖清风徐来。
90后大男孩,蔡缪林,严谨向左,自由向右。他是专心解读“数字”背后的密码的自来水调度工程师,也是爱自由爱登山的运动达人。
马云在澳大利亚的捐赠演讲上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太有趣了,太独特了,你需要自己去体验。”
蔡缪林对此深信不疑,浙江千源山脉,一条由北向南纵穿的山脊穿越驴线,很美也很险,美在它有遗世独立之范,险在不到1米宽高山脊梁上。
“穿行在斜度在50~80度的原始灌木丛林里,攀爬在绝没人迹的悬崖峭壁上,徒走在不到1米宽高山脊梁上,路途很艰难,但登上山顶,回过头看太美了。”2018年4月22日,蔡缪林征服了浙江千源山。
这是他攀登过的第几座山?蔡缪林没有数过,作为登山爱好者,他说登上山顶,回过头看所有走过的路都是风景。
蔡缪林,90后,出生在海滨城市——南通,从小却对山情有独钟。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苏州,开始户外徒步,并和“驴友”一起征服一座座山脉。
苏州小九寨沟——西山岛,光福小七间、穹窿山、安徽木梨红、徽杭古道、镇江、扬州……都有他的足迹。
问及为何如此爱登山?
“人生如登山,奋斗是最好的底色。”蔡缪林说,攀登险峰最大的障碍其实是我们自己。山就在那儿,你也可以不去探险,但却不能失去探险精神,不论成败,计划好了就去做。回归自然,以一种自我放逐的方式享受孤独,才能更好的在自然之中反思自我、积淀自我。”
正如刘慈欣《山》中写到:远山是一种象征,像生活中那些清晰可见但永远无法到达的东西,那是凝固在远方的梦,而山在那儿,总会有人去登的。
生活中的蔡缪林,是个十足的90后,爱自由,有些狂野。登山、马拉松、徒步、骑行一一涉足。而工作中的他则沉稳、踏实。
在苏州市自来水公司的调度中心,眼睛紧紧地盯着眼前的电脑屏幕,不断地切换界面,观察每一个跳动的数据,并对数据做出分析。自2014年成为一名调度工程师,这就是蔡缪林每天大部分的工作内容。
调度中心,被称为城市用水“大脑”。在这里,一个微小的数字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水从太湖,到水厂,再到千家万户,每个关键的流程和节点,都会转化为数据和曲线,实时呈现中控室里的电脑屏幕上。而调度工程师要做的,就是解读每个数字背后的“密码”。
“通过自动化系统,水量、水位、水压、水质等各种数据都一览无遗。” 在这个岗位上做了4年多,每一个指标应该在哪个范围内浮动才是正常运行的状态,蔡缪林都了然于胸。
虽然系统具有自动识别功能,但蔡缪林却坦言,并不表示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
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都要分析原因,天气、气候、节假日,甚至世界杯、夏季吃小龙虾都和数据相关联。
“目前,我们有102个测压点,26个水质点,微小的数字背后责任却重大。”蔡缪林举例说,市区控制点目前的压力是0.239MPa,如果变成0.229MPa,0.01的差距,很可能对百姓用水产生影响。
从事调度工程师的工作,每天蔡缪林要和数万个“数字”打交道。普通人或许会觉得繁杂,但他却乐此不疲。他说数字是“有趣”和“有魂”的,每解码一个数字,都有小小的成就感,就如登山,无限风光在险峰。
作为工程师,除了在电脑前解码数字,加班也是常有的。
“为了百姓用水舒畅,辛苦一点是应该的。”蔡缪林回忆说,去年 312国道互连互通正式启用,由于相城区用水需求远超预期,互连互通实施遇到极大阻碍。调度中心发现是华元路、永方路压力过低,接到电话后他立刻赶往现场,直到深夜才解决问题才回到家。
除了分析数据,在专业技术领域,蔡缪林发表了《多水厂供水调度与节能降耗探讨》等多篇论文,其中参与发表的论文《多屏障智能化探漏系统在南方某水司的搭建与研究》荣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2018年水系统智能化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能写能做大数据分析,生活中的蔡缪林还会写诗、登山。
执着于自己所爱,并努力做到极致。
(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