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里有牛录、你可以夜不闭户;将士策马守边关、大草巷里天天传捷报……这些关于扬州街巷的诗词出自一位退休老人之手,他叫俞林,已经年过花甲的他一直有个“小写扬州”的梦,年轻时他在外漂泊,退休后他选择落叶归根回到了家乡扬州,从那时起就开始了“扬州诗歌”的创作之路,从去年12月开始更新,截止到目前他已经创作了105首关于扬州的诗。
图为俞林。
一直梦想为扬州写诗 四个月创作了105首
今天上午,记者见到了63岁的俞林,他正在上班,退休后被扬州一家职业公司返聘,说起自己的写作之路,俞林说,自己一直非常喜欢写作,年轻时在航天工业部一个航天基地工作,那时经常投稿,“那时除了在内部刊物上发,还在《扬州日报》发表了《二十四桥》。”俞林非常自豪,思乡心切的他写了不少关于扬州诗词,在《扬州文学》发表了《故乡的云》、《故乡的小溪》等等。
在基地工作了一些年后,俞林被调回扬州汽油机公司工作,再后来辞职下海,打那以后就没时间创作了,但是他要为家乡写诗的梦想并没有结束,“我一直想为家乡做些什么,所以退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备诗集。”俞林介绍说,想过写扬州风景、写扬州的美食,介绍扬州的文化等等,但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扬州小巷就是扬州文化的精髓,所以他决定先从扬州小巷写起,写小巷及小巷的经典。从去年12月开始,每天创作一首诗,截止到目前已经创作105首。
从大虹桥到弥陀巷,从新北门桥到螃蟹巷…… 记者看到,俞林的巷子诗遍布扬州的各个角落,有些巷子记者还是头回听到,比如张回子巷、买卖街等等。
“泡”在巷子里写诗 每条巷子都有故事
记者注意到,与普通诗歌创作不同的是,俞林写小巷诗时,在每首诗的下面都会备注这条巷子、景点的历史故事。
图为俞林写的诗。
“写扬州小巷与写其他风景赞美诗不同,首先要有历史定位,要突出她的生命价值和历史价值,给人以美感和启迪。”俞林说,每个周末就骑个自行车走街串巷,这些诗都是“泡”在巷子里写出来的,走到哪里写到哪里,在他看来,写诗不难,难的是前期的准备工作,“每写一条小巷、一个景点,我都要了解一下方位及历史,实地考察,之后再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俞林举例说,比如响水桥,桥下流水北通旧城河,经小虹桥方向流入瘦西湖。由于地势的高低,桥下流水形成两米左右的落差,常年响声不断,所以名为“响水桥”。
在探访过程中,俞林也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巷子渐渐消失了。 “现在很多巷子和景点都没有了,比如汶河上的太平桥、报恩寺那儿的流水桥等这些都没了.....”俞林说,发现没了后,他会有些失落,但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他收获更多是惊喜,.比如在写小苎萝村时,调查了解到,原来扬州出美女,是从小苎萝村引出的,很多扬州人都不知道,接下来他会深入挖掘一下里面的故事,再比如螺丝结顶巷,在网上传的有点邪乎,但在他背后是一个悲壮的故事等等,这些惊喜都让俞林坚持不懈的写下去。
如今,每天上午,俞林会准时在朋友圈发布自己创作的小巷诗,“等机会成熟了,我准备出一本诗集,送给外地朋友,向大家推广扬州。”俞林如是说。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方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