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修建绿道863公里!未来一条绿道直通家门口,南京绿道环网呼之欲出

2019年03月26日 09:28:4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随着2013年南京全面启动绿道建设,一条条蜿蜒的绿道缠绕过明城墙、紫金山、老山风景区,从高空俯瞰仿佛为城市镶上了“绿色项链”。截止2018年底,南京已完成绿道建设863公里,总投资超15亿元,到2020年底南京绿道总里程将达1400公里,成环成带的绿道网络体系呼之欲出,如何建成“最南京”的绿道?采访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条条绿道编织“绿网” 串联美丽山水更连民心

  三月的清晨,雾霭还未散去,在南京明城墙东北脚下,绿道入口就藏在绿树环抱掩映中,颇有“曲径通幽处”的意境。绿道两侧,一边是古老沧桑的明城墙,另一边是碧波如镜的前湖,顺着这条全长23.6公里的明城墙绿道一路向前,会途经小桃园、古林公园、秦淮河风光带和月牙湖公园等多个景点,郁郁葱葱的山林美景尽收眼底。

  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成玉宁告诉记者,依托山水城林的资源禀赋,南京绿道的建设是将自然景观板块、星罗棋布的景点有机串联成线,和城市慢行系统互联互通,同时这条绿色生态廊道,还是一条服务于大众绿色出行的通道和展现南京厚重历史文化的纽带。“南京绿道沿城墙、沿江、环山等,都是极大地提高老百姓进入风景、环境的便利,方便于民、服务于民,为老百姓提供欣赏南京历史文化的很好的便捷通道。”

  因地制宜是核心 建绿道避免大开大挖

  记者行走在绿道中发现,明城墙沿线绿道基本保留原有路面,沿途绿化保持植被原貌,只适当补植一些花草灌木等。其实,“因地制宜、因山就势”,正是南京绿道建设中的核心逻辑,已建设闭合成环、长29.9公里的环紫金山绿道就是深得此精髓的另一处缩影:路面建设选用透水混凝土路面,保持与道路两侧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在民国邮局、地震台等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利用市民经常爬坡已经踩出的小路和废弃不用的老旧道路建设绿道,开辟绿道不但没有大块拆移树木,还保留了大片原生态的森林原貌。

  成玉宁教授指出,无论是前期规划、线路材料选择还是破土动工阶段,南京绿道建设的思路宗旨是将人为因素对大自然的干扰降到最低。“南京山水资源丰富,能很好地结合条件,很多绿道是在既有基础上,通过重新统筹提升纳入大的生态系统中,充分利用既有绿化资源,绿道建设中很少看到南京为绿道大面积栽植绿化。”

  既是“生态链” 又是促进地区发展“价值链”

  徜徉漫漫绿道,游客市民最担心的恐怕是找不到休息区和洗手间。如今南京绿道沿途增建了驿站、厕所、避雨亭、座椅等服务设施,环紫金山绿道驿站打造成田园风格,俨然一处适合游人休憩的咖啡茶吧;而环明城墙绿道两旁的导视系统标牌简洁大方,各出入口、驿站、卫生间、周边游览点均有指示……一改过去绿道人性化服务缺失的窘况。在紫金山脚下,正沿绿道前往中山陵的安徽游客范云霞心情大好,仿佛在一幅自然风景画卷中穿行而过,脚下步履越发轻盈。   

  条条绿道从市中心延伸到城郊,从紧偎马路到环山临湖。过去人迹罕至、交通不便却风景优美的山乡郊野,由于绿道的串联,吸引一批又一批的跑友、骑友来此亲水、游玩、赏景,彻底焕发了活力。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朱海琦表示,绿道建设融合生态环保、健身运动、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它除了是串联美丽山水的“生态链”,更是提升城市品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支撑的“价值链”。“绿道的线性绿色空间使得城市景点进行串联,市民原本可能很多没去过的地方,因为有绿道的串联把这个地方带动起来,产生社会效应,还有经济效益,实际上绿道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市民出行的时候会选择到乡村游览。”

  0到863公里的绿道蝶变 未来一条绿道直通家门口

  南京绿道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实地考察,从规划版图到实施筹建,花费6年精雕细琢,实现从0到863公里的绿道“蝶变”。2012年底南京组织编制《南京市绿道规划暨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绿道串点连景,计划形成江南“一江三环五带 ”、江北“一江一环两带”的两大相对独立的绿道环网体系。根据2017年印发的《南京市绿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至“十三五”末南京绿道总里程将达到1400公里。

  随着环紫金山绿道、明城墙沿线绿道、滨江风光带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绿道景观相继形成,成环、成带的南京绿道生态体系呼之欲出。随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绿道网络形态并非一成不变,朱海琦介绍,目前新版城市绿道规划正在修编当中,在原有规划基础上继续挖潜,1400公里的生态绿廊系统进一步延伸、放大,将绿道直接修到居民家门口。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编辑/国正)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