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三十年,只为将丹阳的这门艺术发扬光大!

2019年03月24日 17:27:27 | 来源:丹阳帮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先来个魔术表演!请看!

  有没有被惊艳到

  它可不是一幅油画

  而是一幅正则绣绣品

  上次,小编给大家介绍了非遗项目——泥塑,让大家感受到了民间艺术家安有芳老师对泥塑的执着。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非遗项目传承人,也具有这样一份执念,她三十多年如一日,手拿一枚小小绣花针一路坚持,她就是正则绣第三代传承人石丽君。

  说起石丽君也许很多人并不知晓,但要说起“石贝”,只要是对丹阳正则绣有所了解的人,就都会明白。石丽君,艺名“石贝”,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丹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代表性传承人。

  正则绣又名乱针绣、锦汶绣,始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及其学生杨守玉。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

  《凝神》 尺寸:28×35

  正则绣作品《凝神》创作始于1993年,这幅作品虽然篇幅不大,创作期间却历经多次修改,最后于2004年封针,作者为求得作品最完美的效果,精益求精的态度由此可见一斑。此作品曾受到中国刺绣大师任嘒闲先生的高度赞誉。

  石丽君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祖上对书画颇有造诣,石丽君受家庭影响,从小便专注于绘画,绘画能力更是得到吕奇(吕凤子长孙)的赞赏。1986年,在吕奇的引荐下,15岁的石丽君拜吕去疾(吕凤子长子)为师,学习正则绣。石丽君告诉记者,初向吕老学艺时,吕老只是让她陪着穿针引线,在一旁观看吕老创作。看似杂乱无章的堆砌,在吕老的飞针引线间,最后汇聚到一起,变成了一幅精美的作品,石丽君感到既震惊又奇妙。就这样,石丽君学习正则绣的大门被开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吕老倾囊相授,从针法的倾斜角度,线条的走向,以及绘画技巧无不悉心指导,四年的学习时间,石丽君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和刺绣功底。

  《玫瑰》尺寸:27×34(cm)

  作品于2008年4月创作完成。此幅正则绣作品参考和改编自一幅古典名画,自从2008年创作完成。作品的特点是绣面上形象的立体感强,色彩丰富,针法自由,并获得2016年第四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江苏民间工艺美术迎春花奖。

  1991年,石丽君去了一家服装厂上班,但她一直没有放下自己所喜欢的正则绣。经吕老介绍,石丽君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订单来做。2001年,石丽君毅然辞职,专职做起了苏州刺绣研究所的手工订单。说来也巧,手工订单的负责人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任嘒闲老师,她师从杨守玉,是吕去疾先生的师妹,因此任老师对石丽君的作品会格外关注。每次接到订单,任大师都要求石丽君在绣前做交流、绣后做总结,建立作品档案。在任老师的指点下,石丽君的绣品不断完善,2006年,石丽君还成立了自己工作室——石贝正则绣。

  石丽君说,“石贝”这个艺名,是吕去疾先生取的,吕老只给自己和师姐张爱娣取了艺名,“张帜”、“石贝”这两个名字,一方面是希望我们高举旗帜把正则绣发扬光大,另一方面是希望我们能像宝贝一样闪闪发光。

  《印象宏村》 尺寸:45×70cm

  创作此幅正则绣作品的灵感来自于彩色铅笔画。在设计画稿时,从摄影作品中提炼出简笔的宏村形象,在浅灰色的亚麻布料上,用多股集合的粗白色丝线,竖斜向绣出徽派建筑特色的马头墙,并参考了大量的采风摄影荷叶图片,用翠绿色丝线由近及远绣出大小荷叶,用简练明快的色调和线条绣出,很完美的融合到了正则绣的刺绣线条中,作品获得2017年艺博杯银奖。

  2009年清明,石丽君师姐张爱娣患病去世,不久,一直扶持她的任老师也去世了,这让石丽君备受打击,曾一度停止了正则绣作品的创作。但出于对正则绣深入骨髓的喜爱和执念,在封闭了自己一个多月后,石丽君重拾绣针,更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石丽君在埋头创作、苦练技艺的同时,也不忘技艺传承,她主动请缨,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教授正则绣;她以工作室为平台,教授前来求教的下岗女工、家庭主妇;她还通过网络展示、销售正则绣,让更多人了解正则绣,传承正则绣。

  石丽君表示,三十多年的时间,飞针走线、埋头苦干,除了源于心中对正则绣的这份热爱,也是希望不负师恩,让这门起源于丹阳的艺术不断传承,发扬光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