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周女士经营着一家小饭店,生意还不错,好不容易攒下了几十万元的积蓄。可是这笔钱最后却全部进了餐馆杂工孙某的腰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大款”阿姨餐馆打工 向老板推销“进口药”
两年前,50多岁的孙某来到周女士的餐馆应聘做起了杂工,她不但做事勤快还很大方,经常请同事吃饭,甚至店里缺的冰柜、电饭煲、电磁炉,孙某都自掏腰包购买。孙某每个月工资是4000多块钱,她为什么出手如此阔绰呢?
孙某在聊天中无意中透露,她的父亲以前在某市当市长,自己退休前在政府部门工作,女儿在南京一家外贸公司上班。这么好的家庭条件,怎么会在南京一家小饭馆里做杂工?对此,孙某的说法是,自己退休了,闲着没事,出来结识朋友、体验生活,老板周女士渐渐对这位豪气的大姐信任有加。
一天,周女士告诉孙某,自己的儿子夜里总是盗汗,想去医院看看,孙某立刻表示,女儿能拿到“进口药”,效果很不错。几天后孙某拿了一个装着药的矿泉水瓶给周女士,说是自己女儿私自带进来的“进口药”,所以没有正规的外包装。周女士的儿子喝了一段时间后,症状似乎有所改善,这让周女士更加相信孙某,于是又向孙某买了不少“进口药”给父母服用。这些“进口药”价格不菲,每瓶在6000元到18000元不等。
药膏变身“天价药” 买入不到300卖出18000
周女士的父母服用了两年的药,发现病情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善,于是他们拿着这些所谓的“进口药”去相关部门做了检测,结果显示瓶子中的药并不具备治疗效果。随后,周女士和家人报了警,警方立即对孙某展开调查。
自称家庭殷实、住在别墅的孙某,其实租住在一个普通小区,平时穿的“名牌衣服”都是去大市场买的冒牌货,父亲是市长、女儿在外贸公司上班,这些也都是孙某杜撰的。而孙某卖给周女士的“进口药”,不过是普通的药膏和药酒,但价格却翻了一百倍!南京市秦淮区检察院检察官陈宏告诉记者:“每瓶药膏的售价为298元,但是孙某把三瓶装到一个矿泉水瓶后,卖给被害人的时候每瓶卖18000元。就这样前后两年,被害人一共被骗了40万元。”
两年行骗40万元 因涉嫌诈骗罪被批捕
经调查,孙某把骗来的40万元,一半存在了自己女儿名下,一半用来请餐馆的员工吃饭游玩,给店里购买电器,营造出阔绰的假象。案发后,孙某的女儿将20万元退还给了周女士,目前,孙某因涉嫌诈骗罪已经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看18:30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360》栏目。或者下载我苏网、荔枝新闻APP。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黎明 编辑/梁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