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两件“国家级衣裳”,你知道是什么吗?

2019年03月17日 15:21:24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3月16日下午,苏州市非遗办原主任、研究员龚平在苏州图书馆“苏州大讲坛”上,和市民分享“吴带当风——苏州的两件国家级衣裳”的传奇。

引力播

  苏州有着丰厚的非遗资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个项目被公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数量居全国各城市之首;32个 项目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列全国各城市前茅;省级、市级项目的数量也分别达到124项、159项。它们是吴文化的精 粹,也是苏州有别于其他城市和地区的独特优势所在。其中,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和苏州水乡妇女服饰便是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可以称为“苏州的两件国家级衣裳”。

引力播

  “戏衣,又称剧装,吴语称‘行头’,是一种以明代服饰为主,糅合了上自唐代,下至清代等各个朝代服饰样式的一种特殊 的服饰系列。”龚平说,昆曲于元末明初诞生于昆山、太仓,发展于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也就在苏州相伴而生,并在昆 曲发展鼎盛的明清年间随之辉煌。吴地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发展及苏绣、宋锦、缂丝等传统技艺在苏州的成熟,也让苏州剧 装戏具制作技艺有了兴盛的基础。

引力播

  据龚平介绍,苏州是中国剧装戏具制作技艺的发源地,有着近500年的戏衣制作历史,在制作工艺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尤以绣 工卓著闻名。据《苏州剧装戏具厂志》记载,苏州戏衣主要品种有蟒袍、大靠、龙箭衣、开氅、帔、褶子等。其中,尤以蟒 袍、男大靠闻名全国。清代,苏州戏衣不仅要供应昆剧,而且还要供应徽剧和京剧,销路遍及苏、浙、皖等省。上世纪80年 代,“金龙牌”大龙蟒在全国戏衣行业评比中名列第一。至今,大缎大龙蟒仍为苏州戏衣的代表作。目前,全国仅有苏州能 胜任戏衣、盔帽、靴鞋、刀枪、口面和头饰六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制作。其中,戏衣类有378种,盔帽类有246种,靴鞋类有 41种,口面类有79种,刀枪类有276种。

引力播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主要分布在苏州古城东郊的水乡地区。从斜塘、车坊开始,东至昆山巴城,南达周庄,北抵湘城,围绕 阳澄湖、澄湖及吴淞江、娄江两岸为中心的江南水乡,以甪直、胜浦最为典型。”龚平说,水乡妇女服饰至今仍保持着传统 的风姿神韵:独特别致的包头,双色相间的大襟纽攀拼接上衣,飘逸洒脱的绣裥襡裙,五彩斑斓的襡腰带,瑰丽多彩的百纳 绣花鞋,古朴简洁的肚兜,简便实惠的卷髈,是吴地劳动人民的服饰代表。

  “苏州水乡妇女服饰,按年龄可分为中青年妇女的服饰和老年妇女的服饰两大类。每一类又按季节分为春秋季服饰、夏季服 饰和冬季服饰三类。此外还有礼仪服饰,主要分为婚礼服和寿衣两类。”龚平说,苏州水乡妇女服饰从头到脚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体系,但随着稻作生产的基本消失,水乡妇女服饰实用价值的基础已经动摇,年轻人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很少有人 穿传统水乡服饰。

  “苏州戏衣虽然濒危,但目前还有需要,仍然可以传承。而苏州水乡妇女服饰由于需求的减少,有些绝活有失传的危险。” 龚平说,希望进一步加强苏州水乡妇女服饰技艺传承,提供展示苏州水乡妇女服饰的载体和平台,留住乡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