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2019年03月15日 12:45:59 | 来源:徐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初春时节,北区热土上,

  招商引资马不停蹄,

  建设热潮日益高涨,

  产业革新争分夺秒,

  一幅经济腾飞的磅礴画卷跃入眼帘。

  鼓楼,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渐入佳境,现代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让越来越多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一个活力四射的新鼓楼,一个扬帆起航的新北区,正在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大潮中迎风前行。

  

  新旧动能转换

  吹响高质量发展进军号

  

  驾车从苏宁大厦向北行驶约15分钟,来到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为核心产业的鼓楼区数字产业园。四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旧厂房改造的橡胶企业。

  告别了烟囱的老工业基地,再次洋溢着生机和诗意。

  2010年,鼓楼区吹响了声势恢弘的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集结号,启动城区工业企业搬迁;2014年,鼓楼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纳入全国试点,是全省唯一纳入试点的老工业区;2015年,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培训会在鼓楼区召开,成为全国样板区;2018年,鼓楼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获批国家重点工程,成为全省唯一名列其中的老工业区……

  从启动,到试点,到重点,八年间,北区旧貌换新颜。近400家工业企业悉数搬迁改造,28家大中型化工企业全部关闭,其中包括3家上市企业,1万余名职工被妥善安置。

  落后产能淘汰后,腾出各类用地6000余亩。如何腾笼换鸟,让这片工业老区焕发新的活力?鼓楼积极推动产业“赋能”,推动“云物移大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和创新赋予传统产业新的动能。

  鼓楼区把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作为优先战略选择,初步构建起“产业+企业+平台+人才+载体+金融+政策”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作为“徐州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鼓楼区在人工智能发展的大潮中找准切入点,抢占先机,着力营造试点示范、应用场景、产业生态、政策供给“四大先行优势”,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鼓楼的目标,是彻底撕掉历史曾留下的“老旧”标签,以新的机遇、新的动能、新的力量,赋予这片土地崭新的活力。

  

  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高水平现代产业体系

  

  翻开鼓楼发展蓝图,蝶变的北区,正日益焕发出新的活力。

  转型后的鼓楼,紧盯产业发展前沿,找准自身特色,着力构建现代商贸核心区、现代物流枢纽区、商务金融中心区、网络经济高新区“产业四区”,制定出台了1个公共政策+产业专项政策+若干支持政策相互配套的“1+N”产业发展政策体系。

  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鼓楼确立了“4+2”主导产业、“5+1”新兴产业的产业发展体系,即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业和总部楼宇经济、网络经济“4+2”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服务、金融商务、软件与服务外包、健康养老、平台经济和高技术服务业等“5+1”新兴产业,通过重构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和增长模式,不断激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十大园区入驻企业已达1111家,带动就业人员5万人;全区共有启迪之星、微软云暨移动孵化平台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院士工作站1家,先后举办了微软“创新杯”、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创意赛、跨境电商大赛等“创启未来”系列赛事活动,吸引海内外众多人才汇聚鼓楼……“一区十园十平台”的聚能效应,正在日益推动鼓楼成为一个集聚资源要素、凝聚创新型企业的强大“磁场”。

  三年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至78.6%,累计投资380亿元的115项重大产业项目深刻改变着徐州的发展面貌。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04.3元,比2015年底提高近5000元。

  

  完善富民服务

  打造高标准创业就业沃土

  

  发展为民,发展利民。近年来,鼓楼区积极落实就业扶持、小额贷款、社保补贴等惠民政策,加大创业就业支持力度,促进困难人群就业和大学生创业。

  鼓楼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全民创业的热潮掀起来,把老百姓创业就业的平台搭起来,让每个人的“口袋”都鼓起来。

  鼓楼区充分发挥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作用,健全“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网”,坚持每月举行两场招聘会,借助“智慧鼓楼”平台实现创业就业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批、EMS邮件送达,让越来越多的辖区居民享受到“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服务带来的实惠之处,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认同感。2018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2%以内。

  与此同时,鼓楼建立起“三位一体”创业服务模式,在区、街道、社区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站),将政策咨询、项目推介、创业培训、担保贷款、专家指导等创业服务功能融为一体,实现就近式、一站式服务。去年全区成功自主创业人数超过2400人,两年间累计新增小微企业5757家,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升级的梯度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