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0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创新、创业,乃至创造,皆“创”字打头。从“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到“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再到“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这些不仅指明了三“创”的方向,更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论,启迪人心,使人深受鼓舞。
为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需要改革来“牵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从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到着力激发创新活力,“改革”二字重千钧。
改革,就是革故鼎新,改掉束缚创新的体制,革除掣肘公众创造力的机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的巨大潜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改革,坚定啃最硬的骨头,拆最牢的藩篱,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在发挥制度优势的同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比如在科技资源的配置,在科研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才能激发出创新创业创造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这些年来,从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扩大院所自主权,扩大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到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再到完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制度保障让创新创业创造日益成为时代风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鼓励发行双创金融债券,支持发展创业投资”等一系列实际措施,旨在为创新创业创造持续开道、护航、保驾。
回顾过去一年,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深刻改变了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了中国发展的新优势。无论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还是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都离不了深入创新、持续创新,形成创新新局面。在承接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开启新中国建国90华诞的2019年,持续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最大程度释放出善制的内在驱动力,必将令创新创业创造如虎添翼。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用制度创新为创新创业创造保驾护航,必须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发出人才的巨大潜能。这些年来,从打落户牌,住房牌,到环境牌,全国各地频出大招,纷纷以优厚条件招揽人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出“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机制,优化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人才服务”“善聚善用各类人才”的规划部署,为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添砖加瓦,为中小企业、年轻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让创新创业创造更有底气。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我们正置身于创新创业创造最好的时代。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不等待观望,不亦步亦趋,拿出只争朝夕的劲头,我们将会迎来各类英才竞现、创新成果泉涌的生动场景。当创新创业创造蔚然成风,国家兴旺发达也就有了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