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丨 南通:江海平原构建森林城市

2019年03月12日 14:49:58 | 来源:南通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节后春雨绵绵,五山啬园片区改造工地加紧施工,园绿工人正在补种一批名贵树木。据五山办建设局局长环松涛介绍,目前已进入“双百日攻坚”,老园区提升工程三月底结束,花鸟园和停车场年底完工。

  啬园廊桥

  2016年以来,南通市启动实施了城建史上生态修复和保护投资力度最大、措施最有力的工程——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生态修复和森林公园全面建成后,将新增森林面积392公顷,陆域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绿肺”和“生态客厅”。

  系统化、整体化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是南通市创新开展建设森林城市工作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两沿三园”的绿化思路,市区见缝插绿,市郊成片造绿,沿河沿路同步建绿,南通市构建起“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的绿化格局,国家林草局考核后认为,南通是在华东平原地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典范。

  “双城”驱动城市发展遵从生态理念

  先贤张謇在南通开启了早期森林城市建设探索,将五山地区规划为“花园及风景区”,广植名木、开凿林溪、修园造景。他朴素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断传承发扬,让五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百年后从梦想变为现实。

  梅林花语

  南通是江苏第一个将林木覆盖率列入地方党政主要领导任期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并把城乡绿化建设纳入南通市重点综合考核内容的地市。在生态机制保障上和组织推进下,南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平原地区绿化发展路径,高质量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双城”驱动绿色发展。

  近年来,南通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连续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国字号”荣誉一一收入囊中。2018年更是好戏连台,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南通五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授牌,获得“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举办权,“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通过省级预检。

  紫琅光影

  五山和沿江地区作为城市森林总规布局中“一核、两带”的重要示范区,其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2016年12月,市委、市政府把大力度、高标准推进该片区修复保护,作为南通市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举措,积极回应南通百姓期待,顺应城市发展大势,加快推进优化沿江地区生产力布局。

  两年来,五山及沿江岸线退出港口货运功能,腾出并修复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约6平方公里,取得了“显山、露水、隐建筑”的生态修复效果,有力地破解“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城市发展窘境,为南通市绿色生态建设树立标杆,有力促进南通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根本性好转。

  一年双“响” 撬动一座城市绿色蝶变

  2018年,南通城建史上书写了深墨重彩的一笔。10月15日,国家林草局正式授予南通“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2月16日,国家林草局正式授予“五山国家森林公园”称号,时隔两个月,南通再添一张靓丽的“国字号”生态名片。

  狼山北麓

  一年内连获两个“国家级”响当当的荣誉,全省唯一。创建成功来源于深厚的历史根基和良好的现实基础。

  2016年以来,南通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一核、两带、三网、七廊、多组团”的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布局,高质量推进“大地植绿”和“心中播绿”,撬动了一座城市绿色蝶变。

  南通全市累计新增成片造林面积31.4万亩,年均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0.87%,全省领先;南通市及7个县(市、区)的森林覆盖率达35.21%;城区绿化覆盖率约43.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67平方米;累计建成100个生态休闲精品景点、368处公园绿地,满足了市民“百米见绿、千米见园”的需求。

  大观瀑布

  大力推进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规划总面积约55.3平方公里,沿江修复的成果逐步显山露水。继五山国家森林公园基本建成后,五洲森林公园正式启动,规划红线面积约35.3平方公里,包括省级开沙岛旅游度假区、如皋长青沙旅游度假区红线范围以及江北沿江部分区域。

  五山是崇川的主战场,五水是港闸的主阵地。位于“五水”地区的通吕运河绿廊是继濠河“第一生态圈”基本建成后,南通市着力打造的“第二生态圈”重要组成部分和森林城市总规“七廊”之一。自2010年起,港闸区先后投入资金27.4亿元,完成了通吕运河北岸沿线整体拆迁。2017年全面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城市北部“景观核”。

  运河晨曲

  沿高速一环、宁启铁路(一期),南通全市重点实施两侧各100米宽度的景观带建设,目前已经全面建成;15条、单侧林带50米的骨干河道生态廊道基本建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宁启铁路(二期)绿化规划设计导则编制印发,单侧主体林带宽度100米以上。改造后,中远船务和中远川琦将隐身于长江岸线的绿色走廊内。

  作为“两带”之一,南通市沿海生态廊道日臻完善,防护林体系建设不断出新出彩。沿岸线建成10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建成9个湿地公园,其中省级2个;每个县(市、区)都有1个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实现生态建设均衡化发展。

  惠民富民 公众共享森林生态福利

  “十米见绿、百米见水、千米见园。”绿色生态建设,让公众共享森林生态福利。

  从2016年“三城同创”以来,三年来累计建成综合公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街旁绿地等368处。去年,南通市又新添五山森林公园、中央森林公园、白龙湖公园、永和公园、韵城公园5座“城市绿肺”,大部分已向市民免费开放。新增中远、利元、竹韵等10个小游园,让更多公众拥有“自己家门口的公园”。

  森林生态体系惠民,森林生态产业富民。花木、湖桑、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等产业面积超百万亩。“中国花木之乡”“中国湖桑之乡”品牌效应持续放大。2018年,南通市林业总产值约199亿元,同比增长约5.1%。

  南通市现有花木产业面积25万亩以上,年产值过100万元的产销联合体986家,年度花木交易产值超百亿,苗木自给率达90%以上;南通市现有湖桑产业面积约13.5万亩,累计建成蚕桑重点镇9个、专业村26个、家庭农场121个;依托独特的江海资源和区位优势,建成100个生态休闲精品景点,其中国家三星级以上的25个。

  如今,南通市爱绿植绿护绿意识浓厚,江海生态文化独具魅力。

  植树节、世界森林日、爱鸟周、湿地日等主题活动深入人心,“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树木认养示范园建设等成效显著;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0%以上,南通市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新增市树、市花种植面积约2.3万亩,每年一届的市花菊花展深得民意;成功举办“中国风”“中国爵”盆景大赛、全国盆景交易大会、全国组合盆栽邀请展等,盆景文化熠熠生辉。

  市北菊展

  一份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调查显示,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为98.3%、满意度为93.8%。

  (来源:南通日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