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永是沛县栖山镇胡楼村的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来自最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吉永心里不仅想着如何让胡楼村发展起来,更想着怎样探索出更好的经验,带到全国两会上,为更多的乡村谋发展、探路子。
胡楼新村的368户联体别墅,是王吉永当上村党总支书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建成的,用他的话说,集中居住是乡村振兴的"敲门砖"、"奠基石",敲开了百姓建设新农村的希望与热情。这一年多来,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吉永在走访中发现,居住环境改善了,但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硬化亮化工程等问题,已经成为集中居住区居民的一大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总支书记王吉永:“现在我们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居住的环境改善了。通过我这个走访,感觉还存在好多的弊病,离我们中央、省、市委提出的人居环境改善,与新时代同步的现代生活还有一定的差距。”
居住环境改善,如何提档升级,这些是王吉永现在所面临的技术问题,而最关键的一点,是人住进来了,管理所需要的费用从哪里来?百姓收入又从哪里来?
打造村级工业园区,王吉永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一年多的时间,他的规划初步实现。王吉永说,自从去年纺织厂一期厂房落成投产,目前已经带动了不少胡楼村民在这里打工,月工资都在三千元左右,不仅收入可观,而且还有时间照顾家人,这对于村民而言,比在外地务工月薪五千更能留住人心。
全国人大代表、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总支书记王吉永:“我们所处的这个位置是一期项目,年产四万锭,下一步再进行到二期的规划,正在实施。二期建成之后,年产十万锭的纺织(厂),可容纳周边就业的工人达到近200人。我们下一步要加大对企业的扶持支持力度,给我们周边的群众提供一个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我们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得到更多的实惠。”
如今,胡楼村工业集聚园区内,连片的标准厂房鳞次栉比,数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挂牌入驻,园区内已有纺织材料、塑编材料、服装加工、板材加工等多家企业落户。不过,在走访中,王吉永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园区的现代化管理、高新企业运作,都离不开人才。怎样吸引人才到乡村落户,这成了他目前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
全国人大代表、沛县栖山镇胡楼村党总支书记王吉永:“下一步,我们胡楼村一是要加大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建设,二是考虑到我们外出打工的有志人士,吸引他们回来,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让他返乡来创业,带领我们村老百姓致富,真正让我们老百姓过上幸福健康体面的生活。”
王吉永说,乡村振兴不是靠调研、走访走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把胡楼村作为一块试验田,在提升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好的建议带到全国两会上。
【记者手记】
实干兴邦,国家如此,乡村更应如此,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吉永在村头树立了一个牌子:不比基础比干劲、不比条件比精神。有了干劲和精神,王吉永才能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化为现实,才能在一次又一次实干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真正收获来自乡村基层的心声,并把这些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