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格长调解矛盾纠纷。官公河村支部供图
小小网格长,发挥大作为。近年来,江苏海门市创新推行网格化管理,深化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无缝隙、全覆盖,老百姓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在海门市常乐镇官公河村,总网格长季春蕊最新村情日志记载:2月24号召集永洪、官洪网格小组长开会布置补选镇代表会议,张贴公告;25号召集网格志愿者布置会场,选举工作筹备;官洪网格长巡检党性教育基地迎接验收;26号上午派网格信息员铺设砂石解决永洪网格道路坑洼问题,下午召开选举大会;27号协助官洪网格长调解老人赡养纠纷……
官公河村位于常乐镇最西侧,现有37个村民小组,共1407户。如何团结带领上千户群众齐心协力搞好乡村振兴,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该村党总支书记季春蕊在2016年年底推出新动作,即在原先自然村落格局的基础上划成三个网格片区,将党建工作、队伍建设、人口管理、房屋管理、湿地管理、263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划分到各个片区,形成形成“网格管理”+“党建引领”特色的乡村治理模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按照要求,季春蕊任总网格长负总责,片区各设一名网格片长,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小组党员兼片区信息联络员。按照“地域相近、层面相连、方便管理、服务有效”的原则配套成立3支专项服务团队,各司其职。红色驿站服务队,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志愿者调解服务队,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员;民情民意调查队,有记录、有解决、有反馈。将辖区所有人、事、物纳入网格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无缝隙全覆盖。
目前,全村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的支撑下,真正实现“人在网格走,事在网中办”,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网”。
春节前夕,永洪片网格长陆志英接到了辖区数位群众针对村里一家红木企业作坊扬尘及噪音问题的投诉,随即协同网格信息员、志愿者调解服务队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后,陆志英等人一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增加隔离措施,在加工区域配备防护设备,并进行隔音处理,督促企业负责人在整改的同时与周边群众保持沟通;另一方面引导群众在积极监督的同时多出金点子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达成了“民企”共生共荣的一致意见。
官公河村近年来还充分挖掘红色革命文化,打造线上线下服务阵地,不断提升网格内党员群众的党性休养和党建责任。该村以“红色记忆”为主线,将党建融合到网格管理服务中,引领村情民风向好。在九龙岛湿地所在官洪片区,当地建成了“红色驿站”,打响“135”服务品牌:常年开通一条景区党员服务热线,为前往湿地度假的游客解疑答惑;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党员服务岗“三岗”,践行游客服务、卫生监督、纠纷调解、秩序维护、安全防范等五位一体的承诺,借此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此外,官公河村还成立了以退休教师、老党员为主力的红色宣讲团,在红色驿站教育基地常态化开展专题教育。志愿者团队结合“走帮服”,多形式开展“暖心结对”活动。“有了叔叔阿姨的陪伴和关爱,我再也不感到孤单了。”4组的小蔡同学就读常乐初中,因家庭变故,日常生活由爷爷奶奶照料。志愿服务队员经常上门走访,与他促膝交流,了解他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在特殊的节日里为他送上慰问金及学习用品等。积极乐观的小蔡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着关爱,也让家里两位老人感到十分欣慰。
当地村民表示,自从官公河村推行网格化管理后,以前要往镇里跑几趟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个电话打给网格员在村里就能解决了,村里解决不了的问题,网格长还会向上级反映,办事更便捷了。仅2018年,该村三个网格片区就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排查安全隐患6起,调解邻里纠纷70多人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50余人次。“‘小网格’撬动‘大党建’,通过网格化管理,基层党组织的‘根’扎进了群众心里,社区治理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架起百姓‘幸福桥’” 季春蕊说。
(来源: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