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期40天的2019年春运已于3月1日落下帷幕。昨天,无锡市春运办发布了2019年春运大数据,无锡公铁空累计发送408.1万人,同比上升5.01%。其中公路、铁路、航空发送量分别为130.25万、233.79万、44.1万人次,同比分别下降0.03%、上升5.96%、上升16.88%。春运客流总体平稳增长,客流走势峰谷交错、起伏较大。春运工作总体安全、平稳、有序,未发生旅客滞留或重大交通责任事故。
铁路直通客流两位数增长
2018年年底,无锡火车站既有线站改造竣工,实现南北贯通,运能释放,成为今年春运的一大亮点。在“2019.1.5”运行图中,既有线上行29列办客、下行61列均恢复正常办客,同时增加始发无锡至赣州、无锡至怀化列车,铁路运能大幅增加。受此影响,无锡直通客流呈两位数增长,管内客流稳步增长。
据统计,节前无锡直属站1月28日达到客流峰值7.03万人次; 节中直通客流在农历初一、初二呈现客发高峰,主要有错峰返家和旅游出行构成,旅游出行的主要方向有北京、西安、郑州、汉口、厦门、武夷山等方向;管内客流以沪宁杭区间的探亲访友、短途旅游客流为主。节后铁路客运较为平稳,春运结尾迎来阶段性客流高峰。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运无锡铁路站应用了人脸识别进站、铁路换乘地铁无需二次检票等便民措施,为春运带来高品质出行服务。
航空出行量保持强劲增势
今年春运期间,苏南硕放国际机场新开、加密无锡至福州、厦门、青岛等国内航线,无锡至台北、高雄、大阪等国际与地区航线。此外,还开通了前往暹粒、富国岛、甲米、宿雾的旅游包机,航班出港3131架次,民航航线增加,航空旅客出行量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从客流分布来看,主要为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方向,占运量总数的28%。
随着国际航站楼的改造完成,硬件软件同步升级,极大地提升了旅客通关效率。旅客服务方面也亮点多多,提供“宝宝车”临时借用、婴儿套袋、充电宝绝缘袋、行李“塑料锁扣”等便民服务。机场各保障单位优化资源配置,做好空管、地面运行指挥、旅客服务等工作。各联检单位各司其职,严格落实保障标准与措施,加强协作配合,未发生因机场保障原因导致航班延误事件。
公路传统客运量持续下滑
受高铁、民航、私家车、网约车等分流影响,今年春运传统公路客运班线运量持续下滑,提供便捷服务的包车客运、定制客运服务增强,总体运力保持平稳。据统计,无锡汽车站班线客运累计发送旅客81.45万人次,同比下降7.09%。为保障旅客便捷出行,无锡汽车站加强运力组织调配,节前累计加班1136个班次。
同时,公路客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水平,进一步为厂矿企业员工提供包车返乡服务。以小型化、高档化为特色的定制客运为旅客提供更多出行选择,并与无锡东站、硕放机场灵活衔接,运量同比增加30%。无锡、江阴、宜兴汽车客运站首次开展春运联票联运服务,组织西安、长治、临汾及武汉等地区的长途客运加班,为运输组织优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地铁日均发送30.29万人
在市内交通方面,公交、地铁为春运提供有力保障。春运期间市区常规公交日均发送旅客76.19万人,同比下降8.47%。地铁日均发送30.29万人,上升5.62%。公交、地铁已全面实现移动支付,舒适快捷、绿色低碳的地铁、公交已成为市民市内出行的首选。明年地铁3号线预计开通,地铁流量预计还将进一步上升。
市春运办相关负责人分析,今年各运输方式运能保障提升、春运提前11天启动形成学生流与务工流叠加等因素是客流增长的主要原因。节前旅客发送量急速攀升,客流高位持续,于1月28日达到13.26万人次的峰值,临近岁末回落明显;节中接连出现雨雪天气,客流相对平稳,但春节错峰返乡、旅游过节的铁路、航空客流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节后客流增幅收窄,形成若干客流小高峰。
据悉,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私家车出行、企业员工包车、团体租车返乡等方式,带给人们更为多样化的出行选择。旅游过春节、新市民异地过春节、民工就近务工等趋势,造成春运高峰逐年趋缓,使人们追求更为舒适的出行安排,这些正改变春运的传统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