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这名丹阳女子居然用烙铁作画!

2019年03月02日 18:32:55 | 来源:丹阳帮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借《国家宝藏》东风,这两年,非遗频频出现在大众视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积累总结的文化财富,在丹阳,也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我们带您一起开启“丹阳宝藏”!

  仅用一把烧热的烙铁,就能够勾勒出栩栩如生的花朵,鸟虫......让我们赞叹不已,这一幅幅精致的画作,都出自镇江市级非遗传承人、我市特殊教育学校美术老师孙红芳之手。

  结缘烙铁画

  说起孙红芳与烙铁画结缘,还得从1998年说起。当年,从事烙铁画近五十多年的老一辈烙铁画名家张铜初,一心希望烙铁画这一传统艺术一代一代传承,同时也心系丹阳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有一份能谋生的手艺,于是他毛遂自荐,免费为孩子们开设烙铁画课程。根据学校安排,孙红芳从那时候开始跟随张铜初老先生学习烙铁画这门艺术。

  烙铁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即用火烧热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是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烙铁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铁画既能保持中国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初见烙铁画,孙红芳老师就被这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所吸引,她虚心学习,用心揣摩,刻苦练习,多次走访烙画行家高手,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钻研,不仅自己的技艺水平日益精进,而且在和张铜初老先生的共同努力下,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们的烙铁画作品也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如今,烙铁画已成为丹阳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大特殊。

丹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作品

  创新烙铁画

  交谈之间,孙红芳给我们欣赏了她在宣纸上创作的一些烙铁画,画面栩栩如生,异常柔美,色彩也比原来的断木板烙铁画更为丰富。谈道为何用宣纸创作,孙红芳告诉记者,传统的烙铁画多在断木板上作画,新的断木板需要精心打磨,让“画纸”表面光滑细腻,这一过程繁复,而且相对纸张,断木板对国画渲染的表现力稍微逊色一点。孙红芳于是设想,能不能在宣纸上作烙铁画,经过多年摸索,如今已成功实现用电烙铁在宣纸上作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法上也实现了重要突破。她创作的《影、影》就是用宣纸烙铁画,作品一经问世,就获得广泛好评。

获奖作品《影、影》

  发扬烙铁画

  孙红芳表示,烙铁画技艺复杂精细,加之传统烙烫工艺对学艺者的美术功底要求较高,因此很多地方的烙铁画创作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为了后继有人,她已经传授了几百名聋哑学生,还应邀在少阳中学、丹凤实小和中北学院等成立了孙红芳烙铁画名师工作室,共同参与到保护和传承烙铁画艺术的工作中来。她的女儿陈雪莹也一直利用节假日学习烙铁画,经过几年的学习,女儿现在已学有所成。“下一步,我的工作重心将转到创作中来,希望烙铁画技艺就此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在家乡生根发芽、遍地开花。”孙红芳说。

孙红芳老师在丹阳特殊教育学校的烙铁画工作室

  有一种美叫做非遗。非遗,不仅是我们中国的瑰宝,是世界的文化财富,也是我们丹阳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为之自豪,传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丹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不止烙铁画,丹阳帮将推出丹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报道,让你更多的了解家乡,了解家乡文化!敬请关注!

  (来源:丹阳帮 编辑/汪璐)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