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这个农民不得了!20年创作发表古体诗词800多首

2019年03月02日 14:05:54 | 来源:邳州银杏甲天下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农村的传统观念里

  农民去写诗弄画往往不被人理解

  甚至被一些愚昧的人称为“不务正业”

  在铁富镇的育才村就有这样一位村民

  他坚持写古诗词20余年

  不光自己加入了中华诗词学会

  还带动当地不少村民学习古诗词

  一起来看看吧~

  村民冯凯军每周都要和村里几个文学爱好者探讨古诗词。说起和古诗词的渊源,还要从他在铁富镇文化站工作的那段经历说起,“在铁富镇文化站工作的那段时间,我把《唐诗三百首》看了不知道有多少遍了。”

  古诗读多了,冯凯军就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我以前是写书法的,经常写别人的古诗,后来我一想不如自己写诗,何乐而不为?”冯凯军说道。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地里,都是他创作的场所。“有时候锄地的时候,突然想到一句诗词,我立即把纸拿出来,记下来。后来有手机的时候,我在干活的时候,脑子里来灵感了,在手机上赶紧写出来,然后继续干活。”

  初期,冯凯军创作古诗词并不懂得格律,到90年代,网络开始兴起,冯凯军便自己在诗词网站上学习古诗词,并担任国内几个大型诗词论坛的编辑。如今,在冯凯军的带动下,有不少村民也开始写诗,大家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

  如今,冯凯军已经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古体诗词800余首,散文和小说50余篇,他不仅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还担任徐州诗词协会理事长。在冯凯军的带动下,村民学习诗词书画的热情十分高涨。鉴于此,铁富镇育才村村部成立了新乡贤文化工作室,由冯凯军担任管理员,附近的村民都可以来到这里学写书法、练习画画、切磋技艺,目前工作室内展览的村民作品达100余幅。

  冯凯军和诗友们在银杏湖采风时,现场写下了几首诗。

  七绝·黄石公授贤

  圯桥弃履复三番,为授天书暗访贤。

  识得张良成霸业,沛公帐下使兵权。

  七律·授贤新貌

  十里长街古授贤,沂河渡口泊商船。

  南航北驾皆流贾,利往名来共迭肩。

  市井繁华兴贸易,乡风淳朴乐渔畋。

  而今光景犹胜昔,银杏新湖一镜天。

  江城子·银杏湖揽胜

  迢迢沂水过邳州,历春秋,自空流。

  银杏林樊,十里卧沙丘。

  谁向资源翻巧手?舒望眼,看宏猷。

  橡胶坝截小瀛洲,白云浮,若轻舟。

  浩渺烟波,极目两三鸥。

  悬索玻桥争咏叹,心旷朗,一湖收。

  “邳州银杏甲天下”享誉中外,这带给冯凯军许多创作灵感。

  遮鸪天·石坝银杏黄金古道

  银杏阴阴列两行,株株笔挺个中强。

  时交春夏遮天翠,节至霜秋闪眼黄。

  崇礼地,尚文乡,仲尼七十二贤郎。

  当年植下留思树,不忘儒家讲学堂。

  七绝·银杏

  鸭脚浮轻不是禽,歊阳澍雨绿成荫。

  西风动荡繁霜恶,且看邱园一树金。

  菩萨蛮·聚焦铁富

  时光隧道遮云日,拥来千里烟尘客。

  美景在姚庄,天秋鸭脚黄。

  人文新铁富,遍地揺钱树。

  生态旅游村,休闲又裕民。

  浣溪沙·时光隧道初冬即景

  道上人随彩蝶翩,贴黄覆粉戏婵娟。红裙素氅试新寒。

  两片莺唇衔杏叶, 一番美拍照冰颜。屏中屏外两相看。  

  这些诗你感觉怎么样?

  要不要也即兴一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