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运自1月21日开始至3月1日结束,共计40天。记者从徐州市春运办了解到,春运期间,全市累计安全发送旅客682.33万人次,同比下降1.33%。其中:公路376.42万人次,同比下降4.58%;铁路286.09万人次,同比增长1.68%;民航出港、中转19.82万人次,同比增长26.47%。全市整体运输秩序良好,应急保障有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畅通,未发生长时间、大范围拥堵情况,未发生任何重特大交通责任事故和旅客滞留现象,没有发生一起影响较大的服务质量投诉事件。
今年徐州市春运主要有4个明显特点:
客运总量总体平稳,运输结构持续变化。公路、铁路、民航客运量分别占总客运量的55%、41%和2%,铁路客运量趋于平稳,民航客运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公路客运由于受高铁通车里程持续增加、民航航班加密和私家车出行量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虽依然是运送旅客的主要方式,但比重比去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
客流高峰期来得晚、时间短、峰值不高。由于受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影响,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企业减少,部分企业停工,原外出务工人员选择本地就业的增加,加之恶劣天气频发,节前返程客流启动较早,节后务工客流出行较晚,出行数量减少,学生客流较为分散,返岗客流高峰相对平缓。
天气情况复杂,恶劣天气频发。春运期间,徐州市主要出现了4次雨雪天气和4次较明显的大雾天气过程,最大积雪深度达10厘米,恶劣天气较去年增加明显,对运输组织、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畅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春运期间,公路、铁路、民航建立了信息联动机制,及时对接班次、航班信息,积极做好道路客运班线、城市客运与火车站、机场的运输衔接。
从客流总体情况来看,主要出现了3次客流高峰。第一次客流高峰出现在2月1日至2月3日(腊月二十七至二十九),高峰期比去年推迟了两天,主要以探亲流、返程务工流为主;第二次客流高峰出现在2月9日至2月14日(正月初五至初十),高峰期比去年缩短了3天,主要以返程务工流、探亲流为主,学生流较为分散;第三次客流高峰出现在2月22日至23日(正月十八至二十),春运已进入尾声,徐州市迎来了学生流、务工流、旅游流三流汇聚的返程客流小高峰。
为保障旅客安全、顺畅出行,春运期间,公路日均投放客车2899辆次,累计发送26.09万班次,加班1159个班次,包车2181趟次。市区城市公交累计运送旅客3269.81万人,同比增长1.33%;出租汽车累计运送旅客575.37万人,同比下降6.96%。铁路方面,徐州火车站共计增开始发临客159列,同比增加51列,增幅47.2%。徐州东站共计增开始发临客111列,同比增加47列,增幅73.4%。民航共计保障航班2826架次,同比增长27.4%;加班航线、航班,共计149班、298架次,是去年同期的4倍,加班航班客座率基本都在90%以上。
春运期间,市春运办进一步强化运输衔接,引导各运输单位与铁路、民航建立了信息联动机制,加强班次信息对接,及时疏运旅客,特别是夜间到达的旅客,充分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互补,畅通旅客出行“最先和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