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怎么治?“百河之城”盐城投入60亿元综合治理市区118条河道

2019年03月01日 16:23:4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岸边垂柳依依,河中碧波荡漾,河里轻舟穿行、鸬鹚扑腾……是多少人的记忆和愿景。今天(3月1日),盐城市启动市区黑臭水体整治暨第Ⅲ防洪区水环境治理工程,对市区第Ⅲ防洪区内的118条河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治污探源、引水入城、清淤疏浚、活水入园等措施,把盐城打造成“岸绿景美、人水相亲”的湿地水城绿都。

  盐城素有“百河之城”美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区水体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河道,甚至出现了水质浑浊、发黑发臭现象。同时,由于内河之间多阻隔,加之地势平坦,河道之间往往互不相通,容易形成“一潭死水”,这样的难题多年来一直没有解决。 对黑臭水体进行整治是广大市民的期待,是盐城市今年实施的最大的民生实事工程。

  据介绍,今天该市开工建设的第Ⅲ防洪区水环境治理工程:东至通榆河、南至城南小新河、西至大马沟、北至新洋港,区域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围内共有118条河道,总长度309公里。项目采取PPP的模式,总投资估算60亿元,由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承建,建设期3年。

  计划今年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同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逐步收集初期雨水,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率;2020年实现第Ⅲ防洪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021年开始重点巩固整治效果。据悉,该工程规划新建污水管道170公里,雨污分流管道406公里,维修管道41公里,新建污水泵站2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扩能5万吨,闸站增加流量52立方米每秒,新建生态湿地50万平方米,河道底泥清淤和处置74万方。

  在综合治理工程中,将围绕彻底解决内河“一潭死水”现象,实施水系连通工程、闸站工程和活水工程,让城市内河水系“活起来”。 对于“死水”河道直接开挖打通,对于涵管太小的河道则扩大涵管断面,对于河道处有桥洞的断面就直接建一座桥,“贯通全线河道,让水‘活起来’。”有关工作人员在现场介绍说,“我们将从盐龙湖修建管道到达防洪区内部,直接从水源地向市区河道补给优质水源,这样能够激活市区河道流水。”

  与此同时,该市引入智慧水务,通过大数据监测有效管理城市水系。这次市区第Ⅲ防洪区水环境治理工程的一个亮点是在区域内闸站中选择1300多个点位,安装监测监控设备,监测各河段的水量、水质、水温、流速等指标,实现自动化控制。

  “随着国家对水质要求的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不能直接排放,对于排出的尾水,将建一个尾水湿地。”有关工作人员解释,这个尾水湿地就像家里的过滤器,通过直径大小不一的块石、卵石,尾水流过慢慢过滤之后,就可以自然排放。除了尾水湿地,在水生态工程中,盐城还将推出一系列举措帮助河道修复生态。

  “我们将在118条河道中,选取主要河道和有反复黑臭风险的河道建立生态湿地,构筑水生动植物,吸收河底淤泥。”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同时安装曝气设备,就像家庭鱼缸中那样的设备,增加市区河道流水的含氧量,让河中淤泥通过动植物的新陈代谢直接消耗掉,不断修复城市内河水系,提升和保持市区河道水质。”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沈春良 通讯员/顾明敏 编辑/玉洁)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