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而不破”!15岁少年归来 心理专家登门巧解母子隔膜

2019年02月28日 17:20:1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月23日晚上,15岁少年彬彬与母亲发生争执后离家出走,27日晚上,在热心市民的帮助下,彬彬已经安全回到了家。今天(2月28日)上午,记者特意邀请了心理专家,对彬彬家进行了走访。

  在南京桥北某小区,心理专家李萍见到了彬彬的妈妈,详细了解彬彬日常生活表现。面对李萍老师的询问,彬彬妈妈表示:自己确实不会和儿子聊天沟通,自从把彬彬送回昭通和爷爷奶奶生活了两三年后,就感觉彬彬不喜欢和她聊天,很反感她。

  曾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不和父母在一起,了解到这一情况,李萍老师和彬彬聊起了这个年纪少年最感兴趣的话题——游戏。聊着聊着,彬彬露出了笑容,话语渐渐多了起来,李萍老师也了解到彬彬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半个小时后,李萍老师安排母子两人敞开心扉坐在一起。彬彬说,他最不喜欢妈妈为了一点小事就打打闹闹,希望妈妈能够好好和他沟通。彬彬妈妈表示:今后一定会好好和儿子沟通,不会再打骂儿子,也希望彬彬能够听话,理解她们的好意。

  在心理老师的建议下,妈妈给了彬彬一个大大的拥抱,将彬彬搂在了怀里,彬彬也露出了笑容。一个拥抱,让彬彬再次感受到母爱的温暖。沟通中,彬彬妈妈表示:她望子成龙心切,总想安排彬彬生活中的一切,希望彬彬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可随着彬彬长大,彬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母子间的小矛盾也越来越多,而她处理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命令和打骂,她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

  对此,李萍老师表示,父母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每个孩子长大都会有自己的想法,经历所谓的叛逆期,实际上这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多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李萍老师说,哪怕孩子有时候想法是错的,只要不危及生命安全、不违法,也可以让孩子去尝试一下,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只有经历了坎坷,孩子才会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家是温暖的地方,家长要让孩子感觉到爱,不要一味指责和打骂,那样只会摧毁孩子的信心,对父母失望,遇到问题,家长和孩子要多交流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李萍老师登门解开了母子间的隔膜,心理学家张纯老师也针对青少年叛逆期发来了家长如何正确沟通的方式:心理学讲究能量守恒,来自家长的压力越大,孩子叛逆的张力也越大。面对叛逆的孩子,家长要学会“刚性的诉求,柔性的表达”,要学会中国功夫——“斗而不破”。

  面对这样的孩子,四不要必须牢记:

  1、不要问离家出走的过程

  2、不要问当初离家出走时的想法

  3、不要让其保证下次再也不会

  4、不要恼羞成怒,发出威胁

  孩子几天来在陌生的环境里,遇到很多陌生的事儿,自己解决不了,家人又不在身边,所以风餐露宿时,也是心怀忐忑。一定会多次萌发“我想回家”的想法,但由于担心责罚或其它后果而犹豫再三。他终于下定决心回家,大家首先要打消孩子的疑虑,修复受伤的心灵,至少72小时内,不要强化孩子内心的恐慌。否则,孩子下一次再出走,知道回家没有好结果,一旦出走,就再不回头,这是最最可怕的。给孩子温暖的语言、轻松的环境,让他知道“外面不舒服,家里很快乐”,杜绝再次出走的心理隐患。

  要注意孩子的体面和尊严,先建立关系,取得信任,然后要以轻描淡写的口吻,让他说出心里的话。不要道德说教,说接地气的话。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今晚18:20江苏城市频道播出的《零距离》栏目,有线电视南京地区27频道。

  (来源:江苏城市频道/李强 编辑/赵梦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