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高校陆续开学。对于刚刚过去的寒假,网上有段子说,在家遭嫌弃、外出没钱是许多大学生“咸鱼”式寒假状态。其实,寒假怎么过?很多大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走亲访友、旅游或“家里宅”等各不相同。当然,也有“元气满满且意义十足”的寒假打开方式。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3名95后女生这个寒假过得“很精彩”,她们选择背起行囊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志愿者,开启了国外支教之旅。
教剪纸发红包 7天支教“中国风满满”
回忆起支教生活,黄思添和周雪两个“死党”眼中闪烁着光芒。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周雪告诉记者,早在放寒假之前,她有一个“惊天想法”——去国外支教。周雪告诉记者:“之前有一个认识的姐姐,她去了国外进行支教,我受她的影响,想去看一看。”
当周雪将这个想法告诉“闺蜜”黄思添时,两人一拍即合。于是,她们在学姐的介绍下,申请成为国际志愿者。
1月20日,黄思添和周雪来到印度尼西亚一所小学。这里教学设施简陋,教室里只摆放了6张桌子,全班24个学生挤挤挨挨坐在一块。更令他们一行志愿者始料不及的是这里没有课本,孩子们英语学习基础整体薄弱,虽然已经四年级,但只停留在认识简单的英文单词上。于是,一行人商量,课堂以游戏为主,让孩子们边玩边学口语。于是,风靡国内综艺的“萝卜蹲”进入课堂,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感。
黄思添说:“这些孩子非常活泼,整个课堂气氛也非常好。下课的时候,这些孩子基本上都会问我们中国志愿老师要签名,这些学生也会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他们的名字,告诉我们,他们印尼发音是怎么样的,请我们中国的老师帮他们取一个中国名字。”
给每一个孩子取一个中国的名字,这是黄思添和周雪最得意的“小确幸”,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她们教孩子们中国剪纸、叠纸飞机。
周雪说:“那些小孩子看到之后就很震惊,居然可以剪得那么惟妙惟肖,他们也会对中国产生兴趣。”
黄思添告诉记者:“在支教的最后一天,我给他们每个学生发了一个中国的红包,里面也是塞了一张纸条,给他们写了祝福语。”
克服水土不服 晒黑变瘦心很甜
同样的时间,外语学院的大三学生陈曹鎏支教的地点是斯里兰卡的两所学校,她担任的是幼儿园老师的助教,在两所学校分别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由于斯里兰卡的饮食习惯大不相同,陈曹鎏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一度闻到咖喱的味道就吃不下东西。
陈曹鎏教学的对象是幼儿园的孩子,听不懂英文,陈曹鎏便用肢体语言一遍遍耐心地教他们,还带他们做游戏、画画。后来,她每天设两个固定节目,一个是教孩子学唱中国儿歌“数鸭子”,另一个是教“抓筷子”。虽然,孩子们儿歌唱得“四不像”,筷子抓得“东倒西歪”,但他们纯真的笑脸成了陈曹鎏最大的安慰。
陈曹鎏说:“晒黑了,但我觉得最大变化是我心灵上的变化,我觉得我更有耐心。”
近年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学生开始利用寒假、暑假去国外支教,利用自己所学之长,化身“文化使者”,将爱心洒向世界。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崔益军说:“传播中华文化、奉献爱心,这对于我们同学来说,有利于丰富他们的阅历经历。这几年我们同学们自发性地从开始的一个两个到今年的五个同学,我想到明年可能会更多,我觉得已经成为我们外国语学院的一个小现象,同时我觉得同学们去进行支教,提升了他们的思考力、行动力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国际视野、世界眼光和全球化思维。”
(来源:江苏教育频道/明玉花 徐明 编辑/贝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