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运作,全日制积分兑换制度……南京市浦口区为小区居民“量体裁衣”,提供便捷周到的垃圾分类服务方式,让垃圾分类真正从源头做起,成效显著。
2015-2017年,浦口区试点市场化运作,鼓励19个示范小区参与垃圾分类。2018年,先后在林景雅园、象山花园、滨江和园三个小区率先实行全日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制度。
小区内除了设有服务时间为每天早7点到晚9点的人工回收兑换亭,还设立智能分类桶和智能兑换机,业主可以直接将垃圾投放到相应的智能分类桶或自助可回收桶中,不受时间限制,弥补了收运时间的空白点。大件物品,还可以拨打“400”预约回收电话,请工作人员上门回收。
经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浦口模式:把过去重宣传发动,转向政府建立分类、收集、运输及处置流程并重向前推进;围绕“可持续”、“可推广”的目标,多方挖掘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物业公司在居民小区分类核心作用协同推进;整合资源,完善垃圾分类全覆盖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区环卫部门全面指导,街道组织实施的管理格局全面推进,最终目标实现村民自治。
除垃圾分类外,浦口区还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片区街巷
江浦街道林公堤原为棚户区,经重新规划建成由多栋典型“民国新中式”建筑构成,以“现代民国风情”为主题的特色街区,成为江北首个独立开放式民国风情商业街。
永宁街道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对街巷的整治工作突出适用性的“治脏、治乱、治破”,幸福里、满意里等街巷青砖灰瓦、院落干净整洁,建成了田园风格的农村街巷。
汤泉街道以农贸市场为中心,串联市场周边的木兰北路、菜场巷、一条巷、二条巷、三条巷共5条街巷,合并打造“非”字型街巷片区。整治后的片区街巷互联互通、整体风格统一协调。
建立城市管理“智慧眼”指挥系统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问题巡查零死角。以主城区环卫保洁路段为单元,组建24支联勤巡查、联动保障队伍,定人定岗定职责,不间断查找工作薄弱环节。
畅通信息渠道,实现跨部门联动。通过“智慧眼”菜单、来信来电、媒体监督、政务热线、城管热线、视频监控等渠道,收集各类城市治理问题数据,通过数字城管监督指挥平台提醒督促、汇总盘点,实现与公安、市监、水务、通讯、广电、物业等部门的外部联勤联动。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通讯员/李旭亮 编辑/武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