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卖出30多万册书,他却没陪女儿好好逛过书店

2019年02月25日 07:01:30 | 来源:现代快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当一名书店店员,是很多人的梦想。30 多年前,从二十七中毕业的南京小杆子赵军,凭借一腔热情,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30 多年后,已经成长为南京新华书店资深员工、明星发行员的他,仅 2018 年一年就卖出 30 多万册书。他,是新华书店一路成长的参与者,也是一位普通的南京爱书人。

  【老城南唯一一家新华书店,种下他的书店梦】

  1966 年,赵军出生在南京,在老城南一带长大。

  当时,他家附近有家新华书店,就在如今水游城对面的位置,那是新街口往南、雨花台往北这片区域里唯一一家书店。" 店面挺小,书也不算多,而且还是闭架销售,要什么书,营业员给你拿什么书。不是什么人都能走进书店买书,我们这些半大孩子,只能看着书店眼馋。" 赵军回忆,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书店梦,种在了他的心里。

  从二十七中毕业后,1986 年他考入江苏省外文书店。

  成为书店的一员,赵军才发现,书店工作并不是以为的那样干净,轻松,书香萦绕,而是非常费脑力和体力的。" 每天八点到岗打扫卫生,前一天的货要清点,新一天的货要上架,还要整理打包纸,打包的绳子也要像绕毛线那样绕起来,以便重复使用。过去比较节约,不像现在都是直接剪开,绳子就扔掉了。"

  刚工作的时候,赵军还闹过笑话。有位读者想买一本书,他随意扫了一眼货架说没有,结果读者看到货架上有这本书,说:" 哎!这不是有吗?!" 赵军仔细一看,真的有,顿时脸红到耳根。" 人家不知道你是新手啊,只觉得你这人业务能力不行。"

  他开始重新审视站柜台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认认真真服务读者,没有读者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去看货架,熟悉所有书的摆放位置。他还跟老店员学摆书、理书的手艺,这手艺三十多年了至今没丢。

  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走到货架边,拨一拨书,手一抹,乱乱的一排书立刻整整齐齐服服帖帖。

  【仅 2018 年一年,他卖出 30 多万册书】

  后来,他被调入办公室,从事酒店宾馆、超市等网点图书销售服务与部门管理工作,开始接触到全进口图书,港台杂志,少儿绘本,明信片等等,才发现,货架之外,书的世界原来那么大。

  2008 年,因组织机构调整,赵军被合并到南京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社团中心,开始参与招投标工作。

  书店的又一个世界,向他敞开。

  " 有一天,我无意中接到了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招标的电话,我主动请缨,得到部门领导的支持。接下来的十来天里,我仔细分析、推敲招标文件中的每个要求,严抠每个得分点,把平时积累的公司优势、业绩在标书中充分展示。最终一招制胜,拿下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30 万的招标份额。这是我经历公司的岗位调动后打的第一次胜仗。"

  2008 年,赵军最终完成了 103 万元图书招投标任务,按照当时 25 元一本的均价,相当于卖出了 5 万册书。

  2018 年,赵军完成了 1360 万,按照 45 元一本的均价,相当于卖出了 30 万册书。

  这十年间,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研究招标文件,去了解客户需求,与全国一千多家出版社以及图书公司保持联系;也无数次陪着图书馆等机构的客户去书店、去书展一本本挑书采购;书卖出去之后,也从不甩手不管,而是从订书,跟踪,到货,加工、电脑数据编排、贴条码等环节都亲力亲为,确保每一本书顺利进入流通环节。

  【夫妻俩都是书店人,没陪女儿好好逛过书店】

  如今,从业三十多年的赵军,在业内拥有好口碑,让不少客户 " 买书就想到新华书店,想到新华书店想到来找赵军。"

  热爱这份书店工作的他,心中却有一份深藏的愧疚,那就是,他和妻子几乎没陪女儿好好逛过书店。

  就拿南京新华书店新街口旗舰店来说,从一楼到五楼,每层楼的每一块是什么书,他都知道。可是他很少能有时间陪女儿去书店。" 我爱人也是做这行的,我们通常是直接告诉她什么书好,在书店什么位置能找到,然后就让她自己去买。"

  如今,女儿已经二十岁,是个大姑娘了,正在学设计。赵军给她的人生建议是:对很多事不要太计较,这个世界其实是公平的。还有,多逛逛书店,多看看书。

  (来源:现代快报;编辑/黄河清)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