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后,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开始进城找工作,这个时候,不法分子常常利用应聘者急于求成、畏难贪多的心理,诱导他们上当受骗。近日,江苏警方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与招工诈骗的惯用伎俩,提醒应聘者谨防上当。
据南京警方通报,近日,一位来自盐城的受害人,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一个招聘服务员的信息,底薪3500元起,但面试前需缴纳服装费、体检费等各种费用。受害人信以为真,在缴纳了所有费用后,对方却失联了。
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兴隆派出所民警陈明说,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是不允许提前让求职者先缴纳一些费用的,关键还是自己不要被公司所许诺的高额的报酬,优厚的条件所骗。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提供了很大的求职空间,近年来逐渐成为求职者优先考虑的途径。一些网络骗子就乘虚而入,编织各种美丽的招聘陷阱,比较常见的有"网络兼职,刷单挣钱"。
盐城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副主任孙永成说,其实犯罪嫌疑人往往先把你哄骗进去,然后在支付一定费用以后,他会让你刷取大额的业务,之后就把你拉黑销声匿迹,你就会损失刷单的本金。
传销骗局在节后也呈现多发态势。据警方通报,传销诈骗常含有"五级三晋制"、"国家暗中扶持"、"轻松月入百万"、"多层分销"、"北部湾大开发"等一些关键词,招聘信息也往往比较简单,不会注明细节。
警方提醒,求职者在找工作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高薪"蛊惑;要尽量选择正规招聘网站和人力资源市场,不轻信网络上流传的招聘广告,仔细鉴别与核实招聘信息。
当求职者发现"黑中介"、"假猎头"等诈骗信息时,可向当地人社部门举报;若遇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应立即拨打"110"报警,保障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郝朦 杨时盛 杨芹 孙浩瀚 各地方台综合报道 编辑:乔恩)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