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去年下发的全面执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新学期,全省各中小学将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必修课,以不同形式全面开花。
说新年、折红包、做灯笼……南京琅琊路小学新学期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年"味十足。课前,同学们以小组形式对"年"进行了探究,有人学做年菜,有人研究年俗传统,并带到课堂上进行展示。
南京琅琊路小学学生夏也然向记者展示,这个灯笼的这边是用红包拼起来的,这个底下是我们用彩纸剪的,这个上面是我们的铅笔做的。
南京琅琊路小学学生田润说,跟以前读书的课相比,这种动手实践的课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知道更多的折纸方法。
每周三下午,琅琊路小学的学生都有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今后,他们还会走入农科院、博物馆、天文台,去实地感受。
南京琅琊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严悦告诉记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就是它的研究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甚至是一些探究性。希望小朋友能够在小组当中自主地去进行自己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
南京金陵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小学生的"动手做"相比,实践内容更贴近学科:设计电路、焊接制作、观察传感器下的物体运动的规律,最后还要在电脑上记录实验报告。苏州中小学的种植课,让孩子们在春种秋收中发现探索。扬州中小学的生活劳动教育,让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从学校走向家庭,让孩子不但会学习,还要会独立。
按照省教育厅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小学1到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3到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新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它改变了传统学科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让学生亲历实地考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江苏省物理特级教师徐锐说,我们提出一个概念就是学中做,做中学。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将来为他自己的个人职业规划打下基础。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糜梦逸 冯水清 编辑:乔恩)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