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苏州市第二十四届春兰展如期在沧浪亭、可园开幕。作为从1996年就开始举办的老牌活动,今年的春兰展一如既往,吸引了众多兰花“发烧友”一早就齐聚沧浪亭闻香识兰,或长枪短炮、或携兰交流,好不热闹。
从业内研究、小众喜爱,到“养兰”年轻化、普遍化;从“自我欣赏”到“走出去、请进来”;从注重展品规模到新品多、优品多,今年的春兰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谦谦君子”约会寻常百姓,如何“玩”出新维度?
年轻的发烧友 与兰花有个约会
春兰展第一天,也是工作日。一大早,兰花发烧友、市民秦先生就赶在上班前跑到沧浪亭、可园转了一圈。这届春兰展有什么?精品多不多?有没有特点、亮点?都是“爱兰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从二十八九岁开始,秦先生与春兰展约会有七八届了,也有了自己的看展“秘诀”,用他的话说,“先粗略转一圈,休息日的时候再去仔细欣赏、和兰友交流”。
今年的春兰展,主办方除了沧浪亭管理处、苏州市兰协、吴江兰协,还引入了外来力量靖江市兰协,他们对送展的春兰品种层层筛选,好中选优,在兰花数量和品质上都超过往届。除保留传统品种,如有春兰“四大名旦”之称的宋梅、集圆、龙字、万字以外,还新增加兰花精品,比如相思、海晨梅、向天歌等,一共有60多个品种,总数500余盆。特别是首次参展的珍稀品种“绿云”,一茎双花,置于沧浪亭明道堂主厅中,成为市民争睹芳容的“明星”。展览除在沧浪亭和可园的厅堂内,进行兰花实物展示外,还设置两组兰艺组景和六组厅堂清供,丰富了展出内容。
从“发烧友”的角度,秦先生观展后颇有收获。“养兰又叫‘艺兰’,欣赏兰花,可以从花的开品、花叶搭配、盆面、盆具等全方位观赏。”他表示,今年还展出了盆具,是兰文化的延伸与拓展,包括引入靖江著名兰园“芸蔚”,让兰友惊喜不断。
丰富兰文化 “独乐乐”亦“众乐乐”
与普通的养花不同,养兰、赏兰,养的情操、赏的是文化。提及苏州春兰展,绕不开沧浪亭与兰花的深厚渊源,兰文化与多种传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里交融、延伸,成为苏州春兰展传承、发展的独特属性和标志。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南一带具有一定规模的养兰场圃,除上海龙华公园、杭州的植物园外,就要数苏州沧浪亭了。1964年,朱德视察苏州时,赠10盆川兰及《兰花谱》给沧浪亭,园内增辟了兰圃,就位于现在明道堂的东南方。沧浪亭也成为苏州市兰花培育基地,在人才缺乏和环境艰苦的年代,鼎盛时期也培育出60多个品种、百余盆兰花,名噪一时。
沧浪亭管理处副主任纪亦平表示,兰花的文化属性、文玩属性和收藏属性等与古典园林相得益彰。沧浪亭在丰富兰文化方面,除了挖掘兰文化本身,还因地制宜推出多项主题活动。兰艺长廊和兰艺讲堂就是兰友们最为专业的知识供给站。“近几年,‘走出去、请进来’,是苏州兰展发展的一个方向,特别是请优品、精品进来,请专家、名家进来,给苏州兰友搭建更大的交流平台,也将兰文化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展现给了全国兰友。”纪亦平说,苏州春兰展的粉丝每年都在增加新面孔,特别是年轻面孔。
“谦谦君子” 走进寻常百姓家
春兰展不仅是展览,也是兰文化延续千年的活动形式,更是人们审美情趣和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的见证。
在苏州市兰花协会会长胡建青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兰花,开始赏兰、养兰,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苏州,也是全国近年来的趋势。“兰花受大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兰花粉丝年轻化,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他表示,衣食温饱,催生精神爱好和文化追求。“兰花从种植开始,就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开始,除了难养要掌握技术,还要有耐性等着它发芽、抽叶,尤其是许多名贵品种,需要更多投入,称得上是‘有闲有钱’的代表。”与此同时,现代社会网络发达,专业的兰花网站层出不穷,兰花养植技术交流、传播异常方便,让更多家庭养得起、养得好。
“兰花行业发展非常快,高档品种被不断发掘出来,这样的大环境对苏州春兰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胡建青说,兰花走进千家万户是发展方向,当养兰不再难,文化和审美的要求就会更高。“在老年大学开设精品课程,对年轻人进行文化普及和培养,就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了。”
(来源:苏州日报;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