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送戏下乡在路上:欢歌笑语送基层 辛酸苦辣见精神

2019年02月17日 18:51: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精彩纷呈、红红火火的送戏下乡,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背后是无数文艺工作者的付出和坚守。《新春走基层》,一起去看看宿迁泗洪县剧团演员们送戏下乡的台前幕后。

  2019年2月1日中午12点,宿迁泗洪县石集乡。离下午正式演出还有2个小时,演员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化妆、排练。天岗锣鼓是今天的开场舞,每次演出前,大伙都会集中在一起,把队形、节奏反复练习。有时,一个简单的手型动作就要练上好几百遍。为了能把每一个动作做到精准,演员们吃饭的时候心里还在想着演出,用手里的筷子敲出节奏感。

  演员们告诉记者,曾经为了打磨一个曲子,大伙儿在一起排练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是要展示出泗洪锣鼓的表演精髓。

  为了演出时代新意,今年,剧团还特意编排了一出现代戏叫《整风家宴》,把传统的泗州戏和情景剧结合在一起。上台前,演员们一遍遍地打磨着剧本,没有丝毫马虎。由于没有专门的排练间,室外成了他们临时的排练场所。寒风凛冽,一张嘴就灌得满口风。

  宿迁泗洪县泗州戏剧团演员、泗州戏代表性传承人李洪湘告诉记者,《整风家宴》这出戏就是想把反腐倡廉宣传到家喻户晓。室外排练了一会儿,李洪湘的鼻子都冻红了。对此,李老师淡然一笑,演了这么多年戏,早已经习惯了。

  送戏下乡的环境十分简陋,不少演员都挤在大巴车上化妆准备。因为人手少,他们常常要身兼数职;有时候一个人要饰演好几个节目。

  下午两点,演出正式开始。室外的温度只有零度,刺骨的寒风却压不住演员们的表演热情。戏曲、小品、舞蹈、快板等一个个活力四射、贴近百姓生活的节目轮番上演,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

  一位石集乡的村民说,这些节目宣传了党的政策,解惑了老百姓心中所想,我们百姓都非常喜欢。

  台上的光鲜亮丽是观众眼中的风景,而台后的各种辛苦不易,却是每个人真实的生活写照。每逢春节前后,剧团都会迎来“年高峰”,为了让广大群众能看上戏、看好戏,演职人员们总是克服重重困难,连团圆饭也来不及与家人吃;表演环境艰苦,可他们风雨无阻,始终坚持在演出一线。由于长时间在户外演出,很多演员累得病倒了,依然顽强坚持。2018年,泗洪县泗州戏剧团完成送戏下乡演出近200场,一次又一次把欢歌笑语送到百姓身边。

  一位戏剧团演员说,想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去进一步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为老百姓送去更多比较接地气,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歌曲。

  宿迁泗洪县泗州戏剧团团长刘洋泉:老百姓非常希望一些好的作品、好的演员能深入基层,跟他们打成一片,能够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我们也在为这方面积极地努力。

  江苏台记者毕然:这群朴实的文化工作者们,他们送的不只是文艺节目,更多是先进的文化、精神的灯塔。日复一年、年复一年,他们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把最好的节目奉献给观众、用无悔的青春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 杨国 泗洪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