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感觉他还活着” 31岁青年车祸逝世捐献器官

2019年02月16日 13:31:29 | 来源:引力播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5日凌晨1时21分,在苏大附一院(十梓街院区)手术室里,31岁的患者杨中原捐献出了他的肝脏和一对肾脏,成为苏州市第62例器官捐献者。目前,这些器官已用于救治3位患者。“祝受捐者早日康复,这样,我们感觉他还活着。”杨中原的妻子说。

  上班路上遇车祸

  31岁青年脑死亡

  1988年出生的杨中原,老家在徐州睢宁县,已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和妻子常年在苏州务工,居住在吴中区。1月31日早晨7点半左右,杨中原像往常一样骑着电瓶车去上班,没想到发生了交通事故,被送到苏大附一院接受紧急救治。

引力播

  苏大附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芳告诉记者,车祸直接导致了小杨的重症颅脑损伤以及肺部创伤,急诊手术后转到ICU(重症监护室),但他的病情非常不稳定,休克、气胸,还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经积极抢救治疗,患者的休克、凝血功能逐渐得到纠正,胸部创伤有所好转,但颅脑因不可逆损伤持续加重,最终恶化,发展为脑死亡。

  家属捐出他的器官

  共救治了3位患者

  经过医院医务人员、红十字会人体器官协调员沟通,杨中原的家属共同做出决定,愿意捐献出杨中原的器官,用于救治其他患者,让他以另外一种方式活下去。“这样做,等同于让他继续存留在这个世界上,也能救到更多的人。”他的父亲杨永说。

引力播

  14日晚,苏州市脑死亡鉴定专家组正式宣布,杨中原已经脑死亡。随后,苏州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协调员钱晓军向家属介绍了捐献流程,杨中原的父亲、妻子分别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名字、按上指印,为杨中原完成了这个心愿。

  手术于今天凌晨1时21分正式结束。苏大附一院以及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也及时赶到现场,获取器官后及时赶回,让杨中原的生命在患者身上延续下去。

  记者获悉,杨中原捐献的一对肾脏已用于救治两位女性患者,肝脏用于救治1位男性患者。

  妻子眼中的暖男

  没来得及好好告别

  “他不善言语,每天问问我想吃什么,对我来说就是最甜蜜的话。现在,再也听不到这些话了。”今天中午,在苏大附一院ICU门口,记者见到了杨中原的妻子陆娟娟。一想起丈夫,泪止不住往下掉。

引力播

  在陆娟娟眼中,丈夫是个本分的老实人,也是一直悉心照顾和宠爱她的暖男。“平时的家务活都是他一手包揽。出事前一晚,他还把家里衣服给洗了……”两人相处的点点滴滴,涌上她心头,儿子在一旁不时地安慰妈妈。

引力播

  陆娟娟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和同在苏州打工的表弟一家本都商量好了,原打算2月1日一起回徐州老家过年,谁料1月31日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当天早上8点半,跟中原在同一家厂里打工的表弟给我打电话,问我中原是不是没上班。”陆娟娟当时就发觉不对劲,连拨了丈夫电话几十次都没人接,焦急万分,最后是交警接通了电话,告知出了事故,她马上到医院,看到的竟是躺在病床上陷入休克的丈夫。

  轮流守候生命

  一家人生活捉襟见肘

  事故发生后,杨中原的父母带着他9岁、11岁的两个儿子,立刻从老家赶来,本在各地的亲戚也纷纷赶到苏州。这十多天里,一家人轮流守在医院ICU门口,终未等到奇迹发生。如今,陆娟娟希望受捐者都能康复顺利,“让我们感觉中原还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

  杨中原的叔叔杨子龙说,杨中原的父母在老家仅靠每年4000元的土地租金生活,还要负担两个孙子的生活和学业,生活本就困难;他和妻子在苏打工收入微薄,仅能贴补家用。杨子龙告诉记者,为了治疗,家里用完了所有积蓄,问村里各家借了钱才交清了治疗费。

  (来源:引力播 编辑/钱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