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岁“彩云归”亮相南通盆景园,有望重现“天孙云锦”传奇

2019年02月15日 20:28:55 | 来源:南通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新春里,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南通盆景园,一场中国盆景精品展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

  狼山是通派盆景的发源地。根据1992年陆明钰先生主编的《南通盆景》记载,通派盆景的开山之作——小叶罗汉松树桩盆景《蛟龙串云》便产自狼山,经七代僧人精心培养,以风格庄严雄伟、姿态威武健秀、气势挺拔强劲,一举奠定通派盆景“两弯半”的特色。

通派盆景开山之作——蛟龙串云

  早在2016年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后,为通派盆景构建一个更好的家园成为各方共识。在南通植物园南部,展示区域占地29公顷的南通盆景园于2018年10月落成。这座由南通城建集团精雕细琢的中式庭院,在设计理念上取传统博古架之展示原理,并融江南园林之文化底蕴,将现代的建筑体量融合传统建筑特质,以展示“两弯半”的通派特色盆景为核心,适当融合其他七大树桩盆景(苏、扬、海、浙、徽、川、岭南)流派、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花草盆景等。

  记者探访南通盆景园时,以“天孙云锦”为主题的新春精品盆景展已入佳境。“这次盆景展是各方努力促成的,汇聚了南通各处的盆景佳作,包括南通市区和如皋市多位盆景大师的著名作品。”市五山办、南通城建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参展盆景总数达到1100盆,涵盖了中国盆景的八大流派,参展主力是通派盆景。

  在园内,记者见到负责养护的园艺师包建华。包师傅把我们带进工作室,介绍了通派盆景的历史文化、攀扎技艺、盆景容器、盆景养护。包师傅与盆景打了几十年的交道,对每一件作品都有很深的感情,接到养护任务后,一直为园为家。他告诉记者:“以南通、扬州、苏州为代表的通派、扬派、苏派,在中国盆景八大流派中占据三派,发展盆景艺术,需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

  在包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树龄150年的雀舌罗汉松《彩云归》。这件树桩盆景高41厘米,冠幅80厘米,整个盆景一顶三片,三叶翠片宛若层层叠叠的彩云,萦绕于主干周围,向着九霄升腾而去。从1982年开始,这件秀美俊逸、刚柔相济的作品便多次代表通派盆景参加国内重大盆景艺术展,在屡屡获奖的同时,也在中国盆景界树立了通派盆景“威严健秀、稳实坚强”的艺术风范。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天孙云锦”。天孙云锦是何含义?

  在市五山办和南通城建集团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近年来一直默默致力于通派盆景传承与保护的南通博物苑原副苑长曹玉星。曹玉星介绍说,天孙云锦是中国著名古建专家和园林园艺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题颂南通盆景的用语。陈从周先生是国际公认的中国古建园林园艺专家,曾经指导上海豫园、如皋水绘园的修复,生前与南通多位老一辈盆景艺术家在盆景艺术上有诸多交流,并对通派盆景艺术备加赞赏。天孙即织女星,天孙云锦,意指南通盆景像织女织出的云锦一样精彩,也指南通盆景艺术家的手像织女一样巧。

  在采访南通盆景园时,众多南通盆景艺术家和民间盆景爱好者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自2016年底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工作启动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我市也因此跨入国家森林城市行列。但是相比苏州对于苏派盆景、扬州对于扬派盆景的发展传承而言,通派盆景的传承、研究、发展上相对滞后,复兴通派盆景,任重道远。记者相信,以南通盆景园建成为契机,在各方支持与参与下,通派盆景必将再现应有的辉煌!

  (来源:南通发布,编辑/程梦青)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