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纪录的“苏州声音”,何以奏响“地球另一半”?

2019年02月14日 17:08:50 | 来源:i苏州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今年这个新春档,苏州还真不是一般的“红”。

  除了独特的“苏式年味”,吸引了八方游客来此过年,照例打榜春节长假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之外,来自苏州的两支年轻的文化使团——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和苏州交响乐团,更是史无前例地在新春之际巡演欧美,以其带有浓郁苏州特色的“中国声音”,不光在欧洲圈粉无数,还奏响了联合国。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巡演欧洲,一路N多“没想到”。

  联合国官网报道苏州交响乐团新年音乐会演出情况。

  创纪录的巡演

  从1月16到2月10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以《华乐苏韵》为主题,赴欧巡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和江苏省艺术基金扶持项目,在整整25天13场演出中,跨越了9个国家,总行程达2万多公里,吸引了超过1.5万当地观众购票观看演出。

2月8日晚,年轻的苏州交响乐团首次登上纽约联合国总部舞台。

  不经意间,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此次赴欧巡演,开创了近年来中国单体大型乐团赴海外“跨越国家最多、演出城市最多、出访时间最长”等多项全国记录。

  这里,还有个细节值得跟您韶一韶——此次苏州民乐团的欧洲巡演,音乐会的门票都是欧洲当地音乐爱好者自掏腰包购买的。包括匈牙利布达佩斯等多站,演出前1个多月,门票就已销售一空。而这样的市场号召力和各方反响,在以往的同类演出中并不多见。

  巡演第九场,来到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宫。从一段自台上视角录下的画面显示,演出结束后,热情的观众迟迟不肯离立场。

  一位年轻的乐团演奏者,后来在其朋友圈里留言,“能在海外收获观众如此热情的肯定,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波恩,莱茵河畔的一座名城,拥有2000年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就出生在这座城市。来此巡演的苏州民乐团,在这里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捧。

  有天清早,一位当地的老太太,拿着前一天晚上她看演出时印有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宣传册,一早就来到乐团入住的宾馆餐厅,打听了解苏州民乐团的情况。她用并不太熟练的英文单词,连连夸赞音乐会的精彩。这位热心的老太太,还特地将一个印有贝多芬乐谱的白布袋,送给乐团留作纪念。

  德国波恩,在苏州民乐团入住的旅馆餐厅,一位德国老太太特地将一个印有贝多芬乐谱的布包送给圆桌观察员留念,感谢来自苏州的民乐团精彩演出。

  没想到“苏州造”的乐器,这么吃香

  此次赴欧巡演,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员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8岁。随团一路跟踪采访,圆桌观察员还留意到,青年演奏家们使用的“苏州造”乐器,也成为了沿路一道靓丽的风景。

  崔灿,来自中国香港,在乐团中担任阮声部首席演职员。“我从小弹奏的就是苏州产的阮咸乐器,它一直伴随着我在音乐的道路上成长。” 崔灿表示,“能用中国独有的阮咸到世界各地演出,其本身就是对中国民乐的一种弘扬与推广。”

  据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介绍,“苏州的民族乐器制造,在海内外都非常有名,无论是二胡,还是箫笛,再扩展到琵琶、三弦、扬琴、大阮等的制作上,许多民乐演奏家们都以拥有一把精致‘苏制’乐器为傲。”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青年军”亮相欧洲舞台。

  据了解,目前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中,所有演出用二胡、中胡、高胡,都产自苏州。而此次巡演发现,欧洲人对“苏制”乐器的热爱,也是超出想象。

  在比利时演出时,当地电视台还专门聚焦了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乐器。乐团的演奏家们为他们介绍了中国特有的二胡、琵琶在音乐中的作用。二胡、琵琶演奏家还现场演奏了二胡《赛马》、琵琶《十面埋伏》,令西方记者频频翘起大拇指。

二胡演奏,大放异彩。

  更没想到的是,每当演出结束,总有欧洲观众,特别是老年观众,都会来到台前,甚至还有的找到后台,要摸一摸中国的二胡乐器,然后惊讶地问道:“怎么两根弦,能拉出像《二泉映月》这么动听的音乐?”

  外国观众对二胡乐器十分着迷,演出结束后,纷纷围拢过来探究细问。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自带的这份人气和市场磁力,出乎很多人的预料,甚至包括他们自己。

  彭家鹏,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的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在接受苏州圆桌专访时特别感慨:“此次9国13场音乐会演出,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之好,出乎我们的预料!我们所到之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都对我们的表演及作品给予极高评价,这给予我们以非常大的信心,使我们坚定了乐团的建设方向,那就是一定要坚持走国际化的道路,用国际化理念来打造乐团。”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首席指挥彭家鹏。

  彭家鹏说,他们将继续创作优秀的民乐作品,大力推动与世界知名乐团的交流,用一流的艺术水准与乐团风貌来赢得国际主流音乐界的尊重,让中国民族管弦乐真正走向世界,发扬光大。

  来自苏州的“中国红”

  文化,是一种公认的、无国界的软实力,也是苏州的底色和底气之所在。

  就在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巡演欧洲的同时,当地时间2月8日晚,“欢乐春节”走进联合国——苏州交响乐团新春音乐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大会议厅举行。这也是中国新春音乐会首次登上联合国总部的舞台。联合国、央视纷纷点赞:苏交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红”,在新春之际点亮了纽约。

苏州交响乐团的联合国之演,当之无愧成为“中国红”。

  担任指挥的苏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陈燮阳评价说,这次演出面对的观众是联合国成员国的代表们,这将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让外国听众了解中国的音乐、中国的作品、中国的音乐家,这非常有意义。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珍贵的”苏州时刻“。

  这一刻,在大西洋的两岸,两支苏州乐团,一边登台联合国总部,一边奏响瑞士琉森KKL艺术中心、华沙爱乐音乐厅、莫斯科地标扎里季耶音乐厅等顶级音乐殿堂。这翻山越海,一路流淌出来的“苏州好声音”,不光震撼了业内,更是在新春之际,打动了“地球的另一半”。而这背后释出的,正是文化苏州的热力和中国文化的底气。

  来自纽约的兄妹Leo和Penny,手捧iSuzhou特制的印有桃花坞年画的对联和福字贴,在当地的唐人街,一起迎接中国新年的到来。

  近年来,作为吴文化重要的发祥地,以及江南文化的标志性城市,苏州正在奋力挖掘和重塑着自己的文化IP。

  这座目前全国唯一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城市,在延续千年文脉的同时,致力于将苏州打造成一座“古今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方面,传承江南文化的优秀基因;另一方面,兼容并包,融合现代文化元素,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协同发力,向世界传播苏州的文化魅力,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

  高品质的“走出去",没那么容易

  此次亲历苏州民乐团创纪录的欧洲巡演,一路采访和观察,圆桌观察员也有一个深切的体认:文化“走出去”,走上国际舞台,这是大势所趋,也是苏州这样的文化重镇一个天然的使命。但光“走出去”还不够,我们还要“走上去”,用精品文化型塑城市的形象,讲好国家的故事,要学会用更具说服力的市场力量来提升我们的影响力。而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拿出持续的创新力。

  这其中,我们在策划、展呈时,尤其需要充分理解当地文化习惯,作出有针对性的布置。

  这个新春档,由苏州城市文化传播平台iSuzhou承办的“闹春——苏州人的生活艺术”特展,同期亮相联合国总部大厦。

  不难发现,近年来一些在国内广受欢迎的剧目,海外演出却反响平平,其中一个很大原因在于,西方观众虽然对中国文化元素感兴趣,但并不能完全理解中式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这就需要演出方对演出因地制宜地加以用心改造。

  这其中,包括可以调整演出体系,开发出场地、表演人数不同的几个版本,以适应海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也包括对服装、道具等能直观展示中国文化的元素加以丰富,注入符合国际传播的时代元素,让中国乐器、技艺等尽可能完整、灵活地呈现在西方观众面前。

  如此一条高品质的文化“走出去”之路,还很长呢,有的我们去拼闯!

  (来源/i苏州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