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爱娃·辛德贝格,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曾庇护了近2万名中国难民的丹麦人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同父异母的弟弟奥莱·辛德贝格的妻子。
贝恩哈尔去世后,她与奥莱 辛德贝格悉心保管哥哥在南京拍摄的那些侵华日军暴行的照片。
日前,我馆获悉,爱娃·辛德贝格女士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2006年4月,爱娃女士(左三)和家人参观纪念馆
得知这一沉痛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发去唁电:
亲爱的奥莱 辛德贝格先生及亲属:
哀闻爱娃 辛德贝格女士遽然离世,纪念馆全体人员深感惋惜,谨致以痛切哀悼。
爱娃女士之于南京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在贝恩哈尔先生去世后,她与奥莱 辛德贝格先生共同悉心保管了贝恩哈尔先生在南京拍摄的记录有日军暴行的照片,留下了珍贵的南京大屠杀第一手资料,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做出了积极贡献。2006年,爱娃女士还随家人一同来到南京,访问了纪念馆,让贝恩哈尔先生与南京,中丹、中美两国人民的情谊得以延续与发展。我们早已把爱娃女士当作我们的亲人和最尊敬的朋友。
爱娃女士虽身归乐土,音容笑貌犹在人间。望节哀珍重。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19年2月13日
诚挚悼念这位南京人民永远的朋友!
2006年4月,爱娃·辛德贝格女士与辛德贝格家族成员一起到访南京。他们在参观江南水泥厂时,见到了南京麒麟门村民白启林的后人。
南京大屠杀史和国际和平研究院的研究员戴袁支当时在场,他回忆说:“白启林后人将辛德贝格救助的事迹告诉了爱娃和她的家人。”
参观结束回到宾馆,爱娃和丈夫还见到了家住南京汤山的苏国宝先生,他是专程前来道谢的。1937年,辛德贝格和京特两人各给了苏国宝一块大洋,并给了他家36斤大米,让他躲过了那场灾难。
苏国宝(左二)与辛德贝格后人
“爱娃了解1937年南京的苦难,了解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了解辛德贝格的人道事迹,以及南京人民对国际友人的感恩之心,她是南京人民的朋友,对她的辞世表示心痛。”戴袁支说。
多年来,爱娃女士为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做出了积极贡献。她让贝恩哈尔与南京,中丹、中美两国人民的情谊得以延续与发展。
辛德贝格的南京106天
1937年12月初,年轻的丹麦小伙子贝恩哈尔·辛德贝格来到位于南京东北远郊的江南水泥厂工作。
然而这份工作并不简单。
前往南京前,这位加入过法国外籍军团、当过海员的小伙子,立下了“生死状”,里面用英文写道:
我特此同意志愿前往南京附近的栖霞山江南水泥厂,战时停留期间,风险自担,假使我负伤、伤残或死亡,除合理的医疗费用,不对F.L。史密斯公司或其他任何方面附带任何要求……
“生死状”
随后在南京的106天里,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在所看护的江南水泥厂,与德国人京特一道,先后庇护了近两万名中国难民。
战后,贝恩哈尔·辛德贝格从未提起他在南京所做的一切。
只有一次,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奥莱,也就是爱娃的丈夫,在酒后聊起了自己的冒险经历,他提起日军南京大屠杀,强奸、杀人,很惨烈。
战争的印记在他身上若隐若现。多年后,贝恩哈尔·辛德贝格的外甥女玛丽安告诉中国记者,舅舅原本深爱着一位受过良好西方教育的中国姑娘,可1938年的战火终究让他们远离。
离开中国后,他终身未娶,也没有孩子。
1983年,贝恩哈尔·辛德贝格在美国逝世,骨灰被撒向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