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马庄村的传家宝

2019年02月10日 18:38:37 | 来源:天津广播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畔,有一个小村庄叫马庄村。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今天,我们就跟随新春走基层的记者,到马庄村,看看那里发生了哪些幸福故事。

  一团七彩棉线,一勺配制好的中药,再加上一双巧手。几分钟,一个精致的中药香包就缝好了。在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现在,这个香包工作室成为了游客们的打卡之地。

  到这儿打卡,游客们冲的不仅是各式各样精美的香包,还要跟一位年过80的老奶奶,合影留念。

  她叫王秀英,香包创始人。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马庄村考察调研,就来到她的香包工作室,对王奶奶的手工活,赞不绝口。

  王奶奶说,以前村里有几个小煤窑,家里两代人先后都煤矿上打工。尽管自己有缝制香包的绝活,也只是逢年过节村里庙会上摆摊卖卖,难以靠此为生。如今,随着采煤塌陷地治理,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越来越“红”,王奶奶的工作室在景区开张了,好手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现在,王奶奶的香包成功申请了“非遗”。不仅如此,还带动了村里好多外出打工的姐妹们,回来跟她一起做。眼见着家门口一针一线就能赚钱,村委会决定把村里废弃的手套厂,改造成香包文化大院。说干就干,2018年十一,大院开张了。

  生态转型,不仅带火了香包产业,还凝聚起村民们的精气神儿。

  正在演奏的是马庄村铜管乐团,长号、小号、圆号……娴熟的动作,精准的曲调,每个乐手都是土生土长的马庄人,而这位一直看着大家排练的老人,就是乐团创始人,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

  孟庆喜说,乐团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慢慢发展到30多人。但2001年,贾汪7.22瓦斯爆炸事故发生,所有煤矿被勒令永久关闭。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乐团也几乎遇到了迈步过去的坎儿。

  情急之下,孟庆喜把自己的儿子,在省梆子剧院工作的孟国栋叫了回来,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这时,正赶上采煤塌陷地治理,潘安湖建起了湿地公园。孟国栋抓住机会,先把大家培养成表演、唱歌、打快板样样都行的多面手,凝聚起精气神儿。然后就开始带着乐团,承接景区的各种文艺演出。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马庄村考察调研时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这更让马庄村坚定在文化兴村的道路上走下去。

  现在,村北头空地上,新建起了文创中心。今年春节,这里的香包博物馆就将开门纳客。中心里的培训基地,也将请来专业老师,教村里的孩子们学乐器。如今,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村民们的口袋和脑袋,也共同富裕了。香包和乐团这两个传家宝,更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