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我们走进南京儿童医院的急诊室,感受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
午夜12点,南京儿童医院河西分院的急诊楼灯火通明,候诊区被挤得满满当当,焦虑、紧张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包玉玲所在的内科门诊,是眼下医院里病人最密集的地方。这周她已经连续上了三个夜班、两个白班,今晚又赶上一个大夜班,眼睛熬得通红。从十点值班到现在,她已经接诊了33名患儿,嗓子有些沙哑,但那杯在接班前就倒好的水,却只喝了几口。
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包玉玲告诉记者,基本上不会喝水的,没有空喝水,喝了水还要上厕所。也能节省大家的时间,也能多看一点病人,少排点队。
包玉玲接诊的患儿大多得的是感冒,虽然咳嗽、发烧这些都是常见病症,但不排除会诱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危重情况,她不敢有丝毫大意。这名婴儿只有41天,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但连续三天的咳嗽让家人坐立不安。在仔细检查了各项指标后,包玉玲发现孩子的病情并不简单。
包玉玲边拿出听诊器听诊,边仔细分析,你这个可能要住院哦,有肺炎听着,晚上马上先挂水。
在告知取药、挂水和住院登记的流程后,包玉玲又仔细叮嘱孩子父母,要照顾好孩子的日常饮食。
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包玉玲说,喂奶千万不能呛啊,要不然呛会呛到肺炎加重的。
儿科又称哑科,患儿大多不会描述自己的症状,医生主要和家长沟通。在儿童医院,通常一名患儿有两三个家长陪着,时不时还有人进来问询。面对患儿家属关切的目光,包玉玲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有时碰到不理解的,还要花功夫去解释。我们粗略算了一下,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凌晨五点,包玉玲的这个大夜班共接诊了100多名患儿。
目前,南京儿童医院的日接诊量平均为10000人次,其中仅夜间急诊就达到1500人次。为了将有限的医疗资源投入到急难险重的病例中,医院从问询环节开始,就配备了专业的医护人员,实行科学的分诊和生命体征数据监测制度。即便这样,包玉玲和同事们每天还是要至少加一个小时的班,每周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60个小时。
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包玉玲说,人家都说年休,我十年工作时间没有拿过年休。我觉得不谈生活质量,不像人家说周末了出去近郊旅游一下,放松一下,那个都是奢望
包玉玲有个十岁的孩子,可由于夫妻俩工作都很忙,孩子只能托付给老人照看,有时生病了也没法照顾。
包玉玲说,跟家里人讲,让他吃退烧药,家里都讲孩子都这样子了,那也没办法,你也没法走,走不开,只有回去才能看一眼孩子。
为了让更多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春节期间,很多医护人员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或许错过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却用尽职尽责的坚守,收获了患者的康复,也收获了医者内心的成就和满足。
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张医生说,曾经有过机会摆在面前,可能是不需要我在临床上做这些事情,但是到最后还是选择了这个,因为我不知道我除了做医生我还能做什么,也确实对这个还是有一份热爱,虽然现实比较残酷,但是心还是温热的。
南京儿童医院急诊导医陈亚娟说,每回家长握着你的手说谢谢谢谢,你就会感觉到其实你也在帮助别人,我们其实就在寻找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一直支撑自己在急救、在抢救室待下去。
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包玉玲说,对奋斗的理解,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吧,能够尽上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患者满意,让家长满意,让孩子能够早日恢复健康,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朱晓莹 高涵 张正 编辑:乔恩)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