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鲜: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2019年02月09日 09:46:06 | 来源:扬州广播电视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逢年过节,家家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鱼。且不说鱼有多么丰富的营养价值,单单是“年年有余”的吉祥寓意,就让国人对它宠爱有加。记者现在将带大家畅游高邮湖,寻找湖上的鱼鲜……

  高邮湖有着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江苏第三大淡水湖之称,这里的渔民过着“清晨出门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的生活。作为扬州人,要说没吃过高邮湖的鱼虾,那基本是不可能的。最近,高邮湖正处于禁捕期,所以记者特地联系了高邮芦苇荡湿地公园,找了一片面积达一万平方米的个人承包水域。

  来到捕捞作业区,正赶上渔民们的大丰收。师傅们告诉记者,这是前一天晚上下的网到早晨的全部收获。现在整船的鱼都卖了出去,它们很快就会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这当中有白鲢、花鲢……每条鱼都有七、八斤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了品尝到属于高邮湖的真正美味,记者决定亲自去捞上几条鱼。高邮渔民薛邦林介绍,他们都是用丝网来捕鱼,鱼游入网中,把网拢起来就行了。

  通过亲手操作,记者捕到了两条大鱼。她听说渔民们每天早中晚都会在船上吃饭,记者打算中午就把捕到的大鱼烧了吃掉。渔民张永平大姐介绍,虽然这片水域已经被个人承包的了,但渔民们都还是过着最原始的生活,船就是他们的家,船上各种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第一次上渔船,记者感到很新鲜,在这样的地方吃鱼,她也很期待。闲谈中,张大姐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一周才上岸一次,去岸上洗洗澡、买买东西,在船上的生活虽然比较单调,但是习惯了也就不觉得无聊了,白天干活,晚上玩手机,日子也就一天天过来了。忙起来的时候,张大姐也会帮忙下湖捕鱼,不忙她就在船上做饭、洗衣,操持操持家务。

  张永平是泗洪人,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渔民,因为泗洪的洪泽湖也禁捕,所以就和老公一起来到了这里。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女儿20岁在广东工作,小儿子18岁还在念书。

  从小在船舱里长大的张永平,收拾起鱼来那叫一个干净利索。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她要给记者做一道渔船上每天都会吃的红烧鱼。张大姐用高邮湖的水烧高邮湖的鱼,她说这叫作“原汤就原食”,而且用来烧鱼的锅是船上独有的大锅,味道肯定特别好。

  因为船上的物资相对少一些,所以红烧鱼可以说是个粗犷简约版,不过,这种本味就足以胜过一切。不一会儿,鱼烧好了,张大姐又往锅中放了一把青椒丝,鱼汤浓郁,船舱中到处弥漫着香气。记者夹起一块鱼放入口中,又鲜又嫩,而且没有一点腥味儿。记者笑言,拿这个汤泡米饭,自己能吃下好几碗!

  

  张大姐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四十岁,在船上了生活了四十年。在渔船上生活,虽然偶尔会感到有点孤单,但是接近大自然,也是不错的。 但是因为打渔辛苦,张大姐不让自己的孩子们再从事这个职业。谈到2019年的展望,张大姐说她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想捕更多的鱼、赚更多的钱。

  鱼,可以说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做法。几经打听,记者又找到了一位专门做渔家宴的师傅——尹平。听说他有一道拿手菜叫湖八仙,里面涵盖了高邮湖里的白鱼、马季鱼、鳊鱼、鲫鱼、河蚌、河虾等等……这么多湖鲜在一起,会烧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尹平介绍,鱼上面会有一点血丝,有血丝就会有腥味,所以他会把血丝去掉,再往上浇水,保证鱼肉的紧实。为了保证鱼原始的味道,尹平他们还保留了大锅灶烧的做法。一锅鱼想要烧的好吃,柴火的把握也很关键,火太大了肉散,火小了不收汁儿。

  这道湖八仙,首先要用猪油和菜籽油一起热锅,然后放入姜蒜熬料,等到颜色金黄有香喷喷的味道出来,鱼就可以下锅了。尹平说,这里面有十几种的骨头,还有鸡、肉等食材,熬出来的汤富含胶原蛋白。接下来还要放入被誉为“水中鲜”的河蚌,还有高邮湖的螃蟹、河虾。记者注意到,高邮湖八仙菜上面还有一幅春联,尹平说,这需要由比较重要的客人来揭开,过年了,这个红色的元素也是充满了喜庆。

  记者喝了一口汤,发现味道鲜美,虽然采用的是红烧的做法,但是丝毫没有掩盖鱼本身的鲜味,而且这种鲜味还有别于家里煮的鱼汤,味道更为清冽。再吃一口虾,虾上面饱沾酱汁,肉质Q弹,还带着鱼的鲜味。

  在高邮这座鱼米之乡,记者发现,不管是在渔船上,这种最本真最朴素的鱼的演绎,还是更为精致、更加美味的湖八仙的做法,其实都是高邮人最喜欢的那口,也就是湖水里鱼的味道,而这种乡味也代表着高邮人对家乡时时刻刻的思念。过年了,希望每个回到家乡的游子,在品尝着乡味的时候,都能够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