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镇江有一座正在建设的长江大桥——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它是我国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也是世界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悬索桥。光是桥上的主缆,单根就能吊起1.5艘满载的辽宁号航空母舰!
沈伟是这座大桥的建设者之一,他的特别之处在于每天深夜检查施工情况,上上下下相当于爬一百层楼,而且每一步都堪比走惊险的高空栈道。
沈伟今年29岁,从事桥梁建设工作已经第5年了,现在担任五峰山长江特大桥南锚碇现场技术主管。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是千米级公铁两用悬索桥,计划在2020年5月份竣工通车。施工难度大加上工期紧张,从事夜班工作的沈伟需要密切关注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
当天22点半,沈伟到达工地,前往混凝土施工点检查施工情况,来来回回爬楼梯是他的工作日常。“有3个墩子在施工,每个墩子基本上是60米左右,每天一个夜班下来,要走2到3趟,平均要爬100层楼那么高。”沈伟说:“迪拜塔的塔高是800米,它的混凝土方量达到了33万方,我们锚碇的方量比迪拜塔还要多6万方,达到了39万方混凝土。”
晚上23点,检查完混凝土浇筑后,沈伟继续检查白天的施工质量。晚上的光线不如白天那么清晰,在钢筋密集的地方,沈伟经常会有磕碰。
猫道是在主缆之下,平行于主缆的一个临时施工平台,也是工人的高空脚手架。在距离江面180米高处的猫道上行走作业,大风吹着猫道晃动不止,对施工者的心理素质也是极大的考验。
“最近的温度还好一点,前几天温度达到零下,风吹到脸上简直就像刀在划脸上的皮肤一样刺骨。”沈伟回忆:“下雪那次早上,一大早上来主塔,上面雾蒙蒙的。我清清楚楚记得,上面的冰凌不是垂直的,是斜着往上走的,可想而知上面的风有多大,有多冷。”
沈伟尤记得第一次去检查猫道的面网铺设时,走到一半,透过镂空的猫道面网向下看,有六七十米那么高,“想下来也不敢下,真的体会到了苏轼‘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猫道长1092米,来回检查一遍需要一个多小时。如今走的次数多了,沈伟也不那么紧张了。他说,只要专心工作,其他的外界因素可以慢慢忽略。
五峰山长江特大桥通车后,它将是继南京长江大桥、正在建设的沪通长江大桥外,江苏境内第三座公铁两用过江通道,对施工质量要求之高可想而知。
大桥主缆直径1.3米,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大直径主缆,单根主缆拉力高达9万吨,足以吊起1.5艘“辽宁”号航空母舰。“主索鞍(缆绳)全部长1900米左右,主缆后期要承受火车、汽车,包括行人所有的重量,可以称之为整个悬索桥的生命之绳。”沈伟说。
沈伟的孩子才刚出生5个月,累的时候看会儿宝宝的照片,他便有了精神动力。工作5年,只有1年真正在家过年,沈伟对父母打心底里觉得愧疚,但他觉得自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父母会理解。
“以后要是有机会带老婆小孩还有家人走这座桥的话,我就可以很自豪地跟他们讲,这个桥我也参与了,我也是建设者之一。”沈伟还希望以后有机会在其他地方建造更多技术难度更高的桥,“等我的宝宝长大以后,我能带她走过我以前建过的桥,告诉她,这些桥都是她的爸爸曾经奋斗过、战斗过的桥!”
一座座大桥不仅缩短了人们回家的距离,也拉进我们与家人之间的思念。大桥建设者们正默默奉献奋斗着,用智慧和汗水筑造着一个个新的传奇。
中国桥梁建设也在不断刷新新的世界技术,向大桥建设者们致敬!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杜震宇 魏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