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了这么久,才知道南京为什么叫南京?

2019年02月08日 09:58:28 | 来源:南京那些事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南京生活了这么久

  你了解它吗?

  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南京吗?

  譬如紫竹林真的有竹林吗?

  进香河真的是河吗?

  ……

  这些地名的背后

  貌似隐藏着很多故事呢

  快来一起来听听吧!

  一

  南京为什么叫南京 

  南京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有过很多名字,金陵、建业、建康、天京……而南京之所以叫南京,与北京有很大的渊源。

  明朝时期,朱元璋曾定都在这里。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由于地理位置和曾做过京都,又将这里改名为南京,为与北京相对之意。

  二

  乌衣巷的传说

  乌衣巷可以说是南京最老的巷名了!相传有1600多年的历史:当年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军营就驻扎在乌衣巷一带。由于东吴士兵都穿着黑色军服,所以这里就被称为乌衣巷。

  三

  琵琶巷的故事

  琵琶巷名字的由来充满了诗意,很久之前琵琶巷路中间有一水沟,上面有青石,石质有松有密,而且厚薄不一。雨天行人穿着木屐走在上面,叮咚作响,就好像在弹奏琵琶,于是就有了琵琶巷的美称。如今青石小巷变成柏油路,那样的琵琶声再也听不到了。

  四

  紫竹林

  明朝崇祯年间,这一带植有大片竹林,以紫竹为盛。有位高僧云游到这,见竹影婆娑,景色秀丽,就在此处定居下来,创建禅寺,取名“紫竹林”。到明清时,紫竹林禅寺已经成为金陵名刹,后来寺庙荒废,地名却一直留用到现在。

  五

  明瓦廊

  与大香炉相邻有一街巷叫做明瓦廊。明瓦其实是一种瓦片,用蛎蚌的壳磨制而成,薄而透光,可以放在屋顶或嵌入窗棂。明朝时的新街口已经是繁华的商业之地,而这条巷子就以销售明瓦而出名。久而久之,大家只记得这里卖明瓦,却不记得原来的地名了。

  六

  三山街

  三山街筑于明初,因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且临近三山门(今水西门)而得名。

  七

  七家湾

  关于七家湾的传说,不同的人又不同的说法,有人说,这个名字来源于7个回民,他们住在这里,以宰牛为业,于是七家湾的名字就这样流传开来了。不过,七家湾的牛肉确实很出名,至今仍有不少人喜欢去这里买牛肉或牛肉锅贴!

  也有人说,七家湾来自于一段凄惨的故事。明初某年新春灯节,朱元璋微服游览,见一户人家门口悬一西瓜灯,灯上绘一大足妇人,并有一行字:“淮西娘子好大脚”。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马皇后大脚,下令把此处七户人家全部抄斩。当地百姓怜其无辜,就把此地改为七家湾。

  八

  龙蟠里、虎踞关

  三国孙权时,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此地,曾登上石头山(今清凉山), 驻马观察南京的地理形势,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述。于是,这两个地方就借诸葛亮的“龙蟠”、“虎踞”命名。

  九

  抄纸巷

  这里是明朝时期生产印刷宝钞用纸的地方,原来叫钞纸巷,后来逐渐讹传为抄纸巷。这样的巷子,想想都觉得壕气冲天!

  十

  桃叶渡

  关于桃叶渡,其实是个浪漫的爱情传说。相传王献之独爱自己的爱妾“桃叶”。每次她摆渡秦淮河,王献之都来迎接。有一次,面对惊吓未定的桃叶,王献之心中不舍,于是唱出一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听到心上人的歌声,桃叶顿时惧意全无,踏上兰舟,安然渡江。两岸行人闻声,纷纷驻足观赏,秦淮河畔,人潮如堵。从此,渡口名声大噪,也因此得名“桃叶渡”。

  十一

  邀笛步

  邀笛步是南京的古迹名,是著名典故“停艇听笛”的发生地。相传东晋名乐手桓伊爱好音乐,善吹笛,一日王徽之路经此处,遇到了他,就邀请他吹奏一曲。桓伊吹奏完就独自离去,二人自始至终一言未发。据说此曲即为后来著名的《梅花三弄》。

  十二

  杨公井

  南京有条名为杨公井的路,这条路因井得名。清末光绪某年,南京城大旱,在此驻军的清军将领杨镜岩带着三军士兵连掘3口大井,解决了士兵和老百姓的喝水问题。当地百姓为了纪念杨镜岩,在井旁边为他立碑,命名为杨公井,后来逐渐演变成道路名。

  十三

  木屐巷

  过去,不少老南京人有夏天穿木质拖鞋的习惯。在清代乾隆年间,这条巷子里全是制作木拖鞋的作坊,所以叫做木屐巷。

  十四

  后宰门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就仿照南京明故宫建造了皇宫,其皇城北也叫北安门,位置和元朝皇城已废掉的北门相距不远。元朝皇城叫厚载门,后来因犯了皇帝的圣讳,于是将厚载门改为后宰门。

  十五

  转龙巷

  相传明初朱元璋坐车视察,在此处桥边被一岩石堆挡住,即转头绕道而行,故得名转轮桥,后演化成转龙巷。

  十六

  饮马巷

  南宋时金兀术攻进建康府,直奔内桥王府想活捉高宗。康王领着一班臣子沿小道向南门逃,快到南门时,康王的马突然烦躁不安,拉马勒缰也无法控制,一位臣子告诉康王,马渴了须要引水。他们在小巷中找到水井,却无水桶在井下提水,最后在百姓淘米的水缸中让马饮足水,然后才逃出南门。从此,这条小巷被人称为饮马巷。

  十七

  胭脂井

  传说南朝陈后主沉于酒色,隋军攻打建康城门时,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妃躲进此井,后被隋军所获,从井内爬出,三人脂粉淋漓,洒满井栏。后来用帛巾擦,却发现有胭脂痕,于是就取名胭脂井。

  十八

  剪子巷

  剪子巷靠近夫子庙金榜大市场旁。明初时期,这里是兵器仓库所在,仓库内有很多箭头,所以命名为箭子巷,后谐音讹为剪子巷。

  十九

  糟坊巷

  相传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酿酒的地方,此地也因此而得名。据传,当时此地所酿之酒以香味满溢而闻名全国,百里之内都能闻到糟坊所酿酒之香味,而所酿之酒更是受到朱元璋的喜爱。

  二十

  煤灰堆

  煤灰堆其实是中华门下的一个小巷子。清朝时,这里住了一位姓梅的地主,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将他家变成了一堆灰烬,人称“梅家灰堆”,后来误传为“煤灰堆”,于是将错就错,变成了地名。

  廿一

  土城头

  洪武二十三年,因财力有限,城墙是用土筑的,只在险要处才用砖砌一部分,并开了18座外城门。外城共长120里,老百姓俗称外城墙为“土城头”。后来“土城头”成了七里镇一条街的名字。

  廿二

  商埠街

  1868年,法帝国主义在签订《中法天津条约》时,强迫清政府把南京列为通商口岸,1899年南京被迫成商埠。下关区惠民河西,北起惠民桥,南至中山街,陆续建起帝国主义的多家商行、洋行。人们称这一地区为商埠街,一直到现在。

  廿三

  金沙井

  明朝时有一年大旱,河水干枯,居民在此挖井取水,却不料井中有沙,沙中还有闪闪发光的金粒,因此就将这口井取名金沙井,后来逐渐演变成街道的名字。

  廿四

  仙鹤街

  古时候的仙鹤街是云锦作坊密集的地方,相传这里的工匠师傅善于织各种仙鹤图案的云锦。他们所织的仙鹤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且千姿百态,每只仙鹤都有不同的造型和神态。他们所织的仙鹤在全国非常出名,还曾被定为御用贡品。于是,人们就把这里叫做仙鹤街。

  廿五

  箍桶巷、木匠营

  相传明朝时,沈万三家的箍桶匠居住在这条巷子里,时间久了,大家就把这条巷子叫作箍桶巷,东面木匠聚集的巷子叫木匠营。

  廿六

  堂子街

  据说明初修筑南京明城墙时,为解决洗澡的问题,有人靠着城墙修了一溜子澡堂,称之为“堂子大街”。后来,人们为了称呼的方便,干脆就叫它“堂子街”了。

  廿七

  大、小纱帽巷

  因为谐音“傻帽”被网友玩坏了的大、小纱帽巷,曾是清代制作纱帽的作坊和工匠集中地,所以叫纱帽巷,后来后巷西端南侧出现了一条支巷,名叫小纱帽巷,才更名为“大纱帽巷”。

  廿八

  泥马巷

  宋高宗南渡避难,骑马渡江,到了这个地方才知道马是泥马。赵构以为是神灵在帮助自己,于是在当上皇帝之后,重修了崔富君庙,并把这里命名为“泥马巷”。

  廿九

  进香河

  朱元璋时期为纪念征战殁亡的功臣,在鸡笼山建功臣庙,并加宽运渎北段河道,方便官民乘船来进香祭祀。进香者皆由此河而来,故名进香河。

  三十

  糖坊廊

  明太祖当上皇帝之后,南京的商业空前繁荣,为适应需要,便利行人,就在某些街道两旁建立了官廊,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这样,便出现了许多带有“廊”字的地名。糖坊廊位于城南中华门内镇淮桥西北,东南起中华路,西北接长乐街,原名叫灭街,后讹化为篾街,再后来,因设糖作坊于此,就命名为糖坊廊。

  南京有故事的地名还有很多

  有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有的被拆除或毁于战事

  但发生在那里的故事不会消失

  也正是这些故事

  让南京更有魅力

  你还知道哪些呢

  快来跟大家分享吧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