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两兄弟坚持手写春联40年,“土味”春联了解一下?

2019年02月03日 16:22:55 | 来源:多彩泗阳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过新年,贴春联,是中国民间春节重要的习俗之一。每年春节前,超市里或是摊铺上的春联都会热销,然而最早的春联却是手写的。泗阳县南刘集乡陈前学、陈前云兄弟俩,就把手写春联坚持了四十年。下面,就跟着记者一起,去他们家看看“土味”春联吧。

  “今年我家的春联,大中华万众齐心歌盛世,小康户一堂四代庆丰年、大中华万众齐心歌盛世。”近日,记者来到南刘集乡庄滩村陈前学的家看到,不少人都围在一起看热闹。正在挥毫泼墨的是陈前云,今年57岁。原来是名乡村教师,自幼爱好书法。陈前云说,在几十年前,街上没有卖春联的时候,全村的对联都是我写的。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买几张红纸来到他家,他就帮他们写对联。

  陈前云告诉记者,从1978年开始,他们家的春联内容都是二哥陈前学自己想的。在陈前学看来,贴春联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要标志,他说:“春联对于我们家是一个触动和鼓舞,也是对美好的向往,也是传统。家庭变化有什么样的成绩今后有什么打算能从春联上表达出来让其他人也能一目了然。”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可陈前学兄弟俩总觉得,“印刷春联”与“手写春联”相比,少了点韵味,少了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过去的四十年,尽管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他们仍然舍不得把手写春联给丢弃了。而且,在创作手写春联时,他们也特地把生活的变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编进春联里。

  陈前学告诉记者,1978年的春联我是这么写的,讲政治,学毛选,天天有工分。收麦子,掰玉米,年年吃供应。在1988年的时候,春联是这样写的:土墙瓦房达理想,高楼大厦不可能。1998年春联我又是这么写的:惊回首,二十年变化之大感谢党;盼未来,后半生布局小康变现实。2008年的时候春联是:建家庭步小康己是现实,为儿女谋大略梦想成真。横批:芝麻开花。2Ol8年的春联是:八方聚宝小康户,四世同堂大宅门。

  正因为陈前学兄弟俩创作的春联富有生活气息,接地气,街坊邻居在过年前都会来请他们写春联。邻居陈杰涛请陈学前兄弟俩写春联已经有二十年了,他说,自己写能总结一下自己一年的收获,感觉手写的春联更有年味。

   

  这一笔一划的墨香氤氲里,包含着对春节的期盼,对文化的敬畏,也有着别样的新春文化情怀。我们期待,手写春联这个习惯,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来源:
多彩泗阳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