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惠民”、“公园+健身”、“公园+艺术”、“公园+科普”……1月31日,记者从省风景园林部门获悉:2019年,这些“公园+”工作,将成为江苏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工作的重点。
所谓“公园+”的概念,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拓展城市公园绿地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完善公园绿地的游憩休闲、健身运动、文化科普、公共服务、园事节庆等等这些复合功能,让公园绿地更好地服务城市居民。
举几个例子吧:
常州市红梅公园引入24小时书店和文化小剧场,把公园打造成了一个都市文化主题公园,满足了城市居民文化需求;青枫公园建设了智能健身步道,一站式科学健身指导站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了可选项。
南京市和平公园将陈旧的管理用房出新,建立“梧桐语”家庭园艺咨询中心,设立园艺体验区、植物科普区、园艺工作间,通过举办公益性园艺讲堂等方式,为热爱园艺的市民提供指导。
扬州市宋夹城体育公园在尊重历史遗迹原貌的前提下,将乒乓球馆、书坊、击剑俱乐部和音乐培训中心等现代功能植入历史建筑,不仅满足了当代都市生活需求,还让传统遗址焕发了新的活力。
淮安市强化公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公园新建游客服务中心,配备阅览室、母婴室、医疗点、雨伞等便民物资及设施;智能生态停车场免费开放。
昆山市亭林公园在对环玉山地带整治改造中,运用江南园林传统手法巧妙处理山、溪、桥、廊关系,营造了更大尺度的开敞式绿色公共空间。
徐州市彭祖园每年开展彭祖祭祀、“重阳节”、樱花节、“伏羊节”等系列活动,把公园变成了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基地。
启东市儿童乐园、紫薇公园、灵秀公园新建城市24小时书房,由市图书馆进行管理和维护。城市24小时书房“自助”与“不打烊”,既给公园增添书香雅致,也为读者提供了别具古典韵味的学习场所。
苏州市则面向公众推出“拙政园大讲堂·苏州园林文化”系列讲座活动,满足了苏州市民学习古典园林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认同的精神需求。
2019年,江苏将在全省各地进一步推广“公园+”工作,推进15分钟生活圈公园绿地配套建设。加强各地植物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等不同类型公园建设。完善300米-500米公园绿地服务圈建设,布局小而精、功能全的小游园、小绿地等。让更多的城市公园变成靓丽的城市绿色客厅。此外,江苏省还加大对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力度,到2019年底,城市(县城)公园免费开放率将达到94%以上。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许宸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