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多一度,爱满寒冬路。今天的温暖多一度公益行动来认识南京一个叫尹荣华的女孩,她跟着打工的父母从山东老家来到南京,为了省下钱给孩子读书,一家人在田间搭了一个塑料大棚,一住就是好几年。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下坝村,冬日里,田间寒风刺骨,远处破旧的塑料大棚中,传来悠扬的琴声。这里,就是尹荣华的家。因为表现突出,荣华被选进了学校古筝班,这个对别人来说的好消息,却让小女孩犯了难。
尹荣华:“蛮贵的,爸妈赚750块钱不容易。”
最便宜的一款古筝,需要750元,这对荣华家来说,是一大笔开支。荣华爸妈靠种菜谋生,100斤蔬菜,在地头只能卖50元。750元,够全家省吃俭用过一个月。即便如此,妈妈还是咬牙,给女儿买了把古筝。每天写完作业,是小荣华的练琴时间,传到田间的悠然琴声,也是对父母最好的慰藉。
尹荣华说:“我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爸爸妈妈来到了南京,在这边住下了。爸爸妈妈在这里包了田种,我们就一直住在这个大棚里。一进门是爸爸妈妈的床,中间隔了一个木板是我家弟弟的床,那边就是我的床。”
塑料大棚只用木条做了简易支撑,没有一扇窗户,如果不开灯,里面常年都是昏暗的。到了夏天,闷热难耐;一入冬,寒风裹着泥地表面的湿气,一阵阵地往棚子里钻。因为常年受冻,荣华的脸颊总是红红的,平日里只能靠来回跑圈,让自己生出些许暖意。
尹荣华说:“虽然每次客人来到我家时,都会觉得我的家很奇怪,但是我觉得只要爸爸妈妈在哪儿我在哪儿,这就算是一个家。”
破旧的书桌是妈妈从路边捡回来的,唯一值钱的护眼灯也是好心人送的,为了省电费,尹荣华很少打开。
尹荣华说:“因为我爸爸妈妈没有上学,只能种地,他们很辛苦,所以我就想上好学,长大以后孝敬他们。”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下坝小学,目前一共有110个孩子,有106个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
虽然居住环境是班里最差的,但是荣华的学习成绩却数一数二。她梦想自己将来成为一名老师或音乐家,她坚信,只有攒够努力,梦想才会开花。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下坝小学校长管长龙说:“因为父母亲主要是来打工的,对他们学习关心很少,我们下坝小学的孩子虽然生活比较贫困,但是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还是有的。”
尹荣华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管有多辛苦多累,都会很开心的。我想对爸爸妈妈说,谢谢你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以后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辜负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记者从这所学校了解到,因为家庭贫困,学校里不少孩子连过冬的衣物都没有,学校党支部正在开展一项爱心捐助,希望能为孩子们购买过冬的棉衣和棉鞋。您如果愿意帮助这些困境学子,可以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江苏新闻,点击"帮忙"中的"我要捐款",助学帮困,我们一起来!
爱心捐助方式:关注"江苏新闻"微信公众号,点击"帮忙"中的"我要捐款";点击"温暖多一度"公益众筹(←戳此捐款);拨打爱心热线025-86570081、83195110。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方晨 龚俊杰 杨帆 毕然 李泽灏 编辑/朱一普)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