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龙珠、小黄人、灰太狼、忍者神龟……谁能想到,这些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在徐医附院女医师沈姗姗的笔下,竟承担起医学科普的重任,将一系列晦涩难懂的医学词条诠释得活泼生动。
沈姗姗,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及肝病科住院医师。因其致力于有趣方式进行医学科普而走红网络,最近,她的“形象漫画记忆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用漫画诠释医学术语,方便医患交流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氨基糖苷类抗菌谱”……看到这样复杂的医学词条,是不是觉得很难记住?别怕,先来试试“形象漫画记忆法”。
比如血管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s病),
易引发脱疽等病症,可对应来看“九指神丐爱吃汉堡包”这幅漫画——武侠人物洪七公天生九指且贪吃,正在啃汉堡包。手指坏死可理解为脱疽,而汉堡包的英语名Hamburger,综合起来理解正好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的英语名Buerger's disease相似。如此一来,记忆就变容易了许多。
又比如记忆“氨基糖苷类抗菌谱”,
可以试试“神龙教训龟仙人”这幅漫画。绿色神龙代表绿脓杆菌,神龙的长胡须代表“吸氧”知识点:需氧菌、绿脓杆菌。“龟仙人”在漫画中有“好色”的特点,神龙揪他耳朵,指代了两个记忆点:“耳毒性”“变态反应”……一条包含多个记忆点的医学词条,就这样被一幅生动的漫画全部包含了。
“形象漫画记忆法”的创作者 正是29岁的沈姗姗。 据了解,从本科阶段, 她就开始在网上发表漫画作品, 以此当成自己的一个业余爱好。 后来,入职徐医附院感染及肝病科后, 为了方便向病患解释病情, 她创作了各种主题漫画作品。 漫画浅显易懂,病人和家属能很快了解,省去不少沟通时间,慢慢地成为沈姗姗的诊疗助手。后来,很多同事也向她索要,她干脆将作品装订成一本“医学手绘”,既便于大家使用,也给很多想了解医学知识的人提供了科普绘本。从创作漫画到制作短视频,她要将科普进行下去
由于“形象漫画记忆法”有趣、实用,在网上广为流传,沈姗姗也随之成为一名科普“网红”,在网上拥有不少铁杆粉丝。在她的“丁香园”和个人微信公众号上,粉丝数分别为3000多人和6000多人。
她的粉丝中,最多的是医学院校的在校生,不少粉丝都将医学手绘作为了辅助记忆工具。沈姗姗的不少作品都是根据粉丝要求“按需创作”,令她骄傲的是,自己的漫画被医学院校的老师做成课件使用,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与欢迎。
创作漫画作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确定漫画主题后,沈姗姗先要重新梳理、更新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再根据内容创作出容易记忆的动漫人物及故事情节。
一般来说,沈姗姗通常要酝酿几天时间,才能完成一幅作品。
为了满足粉丝们的要求,从去年开始,沈姗姗又增加了新的“工作量”——制作医学科普短视频。
她一边学习视频制作知识、一边将手绘作品变成科普视频,到现在已经做出了几十部作品。这些视频资料也成为沈姗姗的诊疗辅助工具——她经常将这些短视频发到病人家属的微信上,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病理知识。
作为医生,沈姗姗是忙碌的,可她甘愿减缩休息时间,用来进行科普创作。她表示,科普是医生的分内之事,在整个过程中,她从创作和分享中获得了快乐,这将支持她将科普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