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科普丛书何以摘得国家科技奖?

2019年01月15日 13:39:08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专稿(记者/祝亦楠 王晟 摄像/权廉程)

  日前公布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中,一套《生命奥秘丛书》位列二等奖,引人注目。

  这是江苏昆山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高海斌,与项目创始人大连医科大学隋鸿锦博士等人合作完成的项目。  

  一套科普丛书如何能摘得如此高级别的国家科学奖项?《生命奥秘丛书》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又有什么独到之处?

  荔枝新闻记者专程前往苏州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探寻背后的奥秘。

  


  标本“开口”讲故事 感知进化的神奇

  “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的身体是怎样的构造?”

  走出懵懂,每个人都对自我充满好奇和疑问。《生命奥秘丛书》就是一套尝试解答的科普书籍。借助生命奥秘博物馆展出的生物标本,系统直观地展示海洋生物、陆地脊椎动物、高级哺乳动物(人类)的生物演化历程,让大众感知生物进化的神奇,感叹地球物种的多样性、变异性与统一性,从而参悟生命的奥秘。

  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馆长高海斌,是此次获奖项目团队成员。他介绍,这套《生命奥秘丛书》包括《达尔文的证据》、《深海鱼影》、《人体的奥秘》三册,创作出版历时5年,由隋鸿锦、于胜波、赵欣等9位医学、生物学、摄影、博物馆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完成。

获奖团队,右三为项目创始人隋鸿锦博士,左二为高海斌

  与其它同类科普书籍比较,《生命奥秘丛书》拥有最独特最震撼的视角,就是周庄和大连生命奥秘博物馆的独门展品——塑化技术制作的生物标本。

  高海斌是医学专业出身,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已经成为生物塑化技术方面的专家。

  他说,以往常见的生物标本是保存在玻璃器皿中,浸泡在防腐液中,形态和颜色大多变形失真。生物塑化技术,则是用硅橡胶、环氧树脂等活性高分子多聚物,对标本进行渗透、置换。最终成品,既没有难闻的气味,也不会滋生细菌,标本皮肤肌肉能保持弹性,体腔内的结构能清晰、完整地展示。部分展品甚至允许参观者触摸体验。

  丛书中一张张科普插图,都是借助馆内的生物塑化标本做分析、介绍,所以更加真实直观。

馆内部分展品

  另据荔枝新闻记者了解,从2005年开始,一些优秀科普作品开始跻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目前中国科普作品在国内能够获得的最高奖项。2018年共有3个项目获此殊荣,江苏的《生命奥秘丛书》能够获奖,足见其中的科普价值。

  “书—馆—网”结合 把博物馆带回家

  事实上,这套丛书并不是一夜“爆红”,获奖的是书,真正被肯定的是《生命奥秘丛书》代表的“书—馆—网”结合的立体化科普模式。

  书即《生命奥秘丛书》,馆即生命奥秘博物馆,网即该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科学讲堂微信群。三者结合,让原本只能供教学科研使用的标本走进社会,面向大众,用全新的、直观的方式诠释生命的奥秘。

  在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记者看到该馆三层分别是海洋之魂、脊椎王国、人体世界。3册书分别对应着这三区的展品,书中的内容、图片也全部都是来自这些展品。提到写这套书的初衷,高海斌说:“很多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他们想要把学到的新知带回去。有人怕记不住就抄下来,或者拍照记录。但一个博物馆的信息量太大了,他们很难全都记住。所以我们就考虑博物馆变成一本书,当大家参观之后,再拿到这套书,就相当于‘把博物馆带回家’。”

  走出去请进来 放大科普“附加值”

  在周庄生命奥秘博物馆的三楼,有片展区风格独特。这里的人体标本各具形态,有即将上篮的“篮球运动员”,有步伐矫健的“奔跑者”,有俯身思考的“下棋者”……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是它们“做出”的是最常见的运动姿态,模仿的是最常见的生活场景。

  说陌生,是他们栩栩如生,每一丝肌肉的纹路走向,每一处关节的变化形态,都那么“鲜活”、罕见。

  即便是熟悉人体构造的医学博士,也很难得有机会观察奔跑时人类脚底骨骼的实际形态,也很少有机会审视运动员救球时背后肌肉的扩张。

  并且,请特别注意的是,这些人体科普展品不是模型,而是用捐赠者的遗体制作的人体标本——这,是否会带来不解和争议?

  高海斌坦言,立馆之初确实听到不少反对的声音,但随着生物塑化科普展相继在全国多地举办,指责声和质疑声逐渐减弱,理解和支持的声音越来越响。观众们在近距离审视他人的“生命遗迹”后,对自身健康、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甚至还有观众申请去世后捐献遗体用于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

  “有一件小事,很让我欣慰。”高海斌说,有男性观众走出展馆习惯性地点上一支烟,身边的孩子马上制止:“爸爸,你没看见展览中那个吸烟的肺标本吗?你想让我们一家的肺都那么黑那么丑吗?”这位观众一惊,马上摁灭了香烟。

  高海斌和同事们十分感动:“这,就是科普的力量!”

观众拍下的未吸烟者肺(左)与吸烟者肺(右)标本对比,在抖音上已经超百万次播放

  目前,生命奥秘博物馆在江苏周庄、辽宁大连和四川成都,设有三座场馆,未来可能在珠三角、西北等地选建新馆,用五馆布局覆盖更多观众。  

  而以《生命奥秘丛书》为基础的“生命奥秘展”,已走过40多个国家的130多座城市,呈现给4000万观众,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他们甚至希望西北地区新馆的选址,能融入“一带一路”沿线,让人们对自我、对世界的好奇能跨越文化、语言的隔阂,在这里得到满足。

  高海斌说:“我们走出去的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来,一起感受生命的魅力。”

  (原创内容,版权保护,转载必须注明来源:荔枝新闻/荔枝网)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