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在我市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启动之际,为了展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社区里发生的感人事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淮安市文明办、邮储银行淮安市分行、淮海晚报社共同推出了“寻找感动淮安十大社区人物”评选活动。八个月来,共收到来自社区、普通居民、晚报微粉、热心读者的推荐六十多人次,推荐对象有社区工作者、退休老党员,有热心的邻家大妈、无私的社区志愿者,还有身残志坚的残疾朋友,他们在社区长期默默奉献、辛苦付出,为建设文明和谐的小区环境和社区风貌而努力。经过主办单位和所在社区的初评,现有20位候选人进入最后的投票环节,请广大市民踊跃投票,选出你心目中的“感动淮安十大社区人物”。
“感动淮安十大社区人物”
20位候选人名单及事迹简介
(排名不分先后)
董建萍
绿地社区志愿者
事迹简介
绿地社区刚成立5年,却已经是淮安主城区人口增幅最快的社区。与成熟社区不同,绿地社区是大量陌生人的集合体,缺乏老街坊式的热心人队伍,社区提供给居民休闲娱乐的文体活动中心,一度因为缺乏志愿者而陷入混乱。在这个时候,董建萍挺身而出,用她的热心和爱心为居民服务。工作中,她摔伤了手臂,依旧坚持每天打扫活动中心。董建萍说,她呆在家里一想到活动中心没人收拾就没抓没挠的,还是工作“踏实”。
刘建山
天津路社区党委书记
刘建山(图右)
事迹简介
清江浦区清浦街道办天津路社区党委书记刘建山以社区为家,每天工作时间在十小时以上。在党员志愿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论你早上几点在小区转悠,都有可能碰到刘书记。”每天,刘建山都会提早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到岗,到岗后就在辖区内三个小区巡查,有时会发现要解决的问题,但看到更多的是平常态。“不到这转转,心里就是不踏实。”刘建山说。
王辉
化工新村居民
事迹简介
在家人眼里,她是个孝敬公婆的好儿媳;在邻里口中,她是个精力充沛的活动家;在学生心里,她是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在慈善圈里,她是个名副其实的践行者……王辉2003年开始创业,开办了一所幼小衔接学校,多年来,她开展公益性讲座100多场,让许许多多教师、家长和孩子受益,学校满墙的锦旗足以证明王辉的付出。办学十几年,王辉长期照顾贫困家庭学生,对留守儿童免学费,免书本费,双胞胎孩子只收一个人学费……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就会献出一份爱心。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树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王辉都动员了学校师生进行爱心捐款;每年重阳节,王辉会组织孩子们拜访养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送去礼物;在网络“轻松筹”上,王辉为抗战老兵捐款、为失学儿童捐款,她定下了一个每月捐款的目标,计划在有生之年一直执行……
赵成树
杭州路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是在清江浦区水渡口办事处杭州路社区,偏偏有一个爱断家务事、能断家务事的调解高手赵成树。从2010年退休以来,8年的时间里,赵成树在社区共调解了四百多起家庭和邻里纠纷,其中,百分之八十的冲突因为他的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陈宝华
日月星城小区居民
事迹简介
陈宝华是社区里的“大管家”,一提到他,居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街坊邻居谁家的灯具不亮了,去找陈宝华;私家车坏了,去找陈宝华;下水道堵了,去找陈宝华……“有困难,找老陈”这句话成了周边邻居们的口头禅,陈宝华到底做了多少好事,恐怕连他自己也数不清。
郑万其
港口社区老旧小区项目管理员
事迹简介
春秋冬夏,寒来暑往,清江浦区港口社区托管的16个老旧小区里,每天都能看到这样一个人在忙碌着,居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郑。“老郑,我家马桶返水了!”“哦,来了,我来看看啊!”“老郑啊,四号楼后面的化粪池快漫了。”“好的,就联系吸粪车……”老郑名叫郑万其,是港口社区老旧小区项目管理员。脏乱差的地方,是老郑每天必去的,他或是趴在地上,忙活着疏通化粪池、下水道,或是爬上梯子忙活着粉刷被小广告“污染”的楼道,清理私拉乱接的老旧小区空中“蜘蛛网”……从早上天亮到晚上天黑,16个老旧小区老百姓有事情,他随叫随到。
董晓清
水渡口街道办文化站站长
事迹简介
作为一位基层文化站站长,董晓清先后自掏腰包购买吉他、音响等培训设施,创办全省首家民谣吉他培训班,坚持“零收费、零门槛、零基础”培训原则,风雨无阻、节日无休办班,先后迎来送往170多名吉他学员,最小的6岁、最大的56岁;他积极号召社区居民群众,成立了9支民间艺术团,人数达100多人,常年活跃在社区文化阵地,开展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每逢节假日,他深入社区、周边县区敬老院,开展各种公益捐赠、文艺慰问演出,一年大大小小公益活动超过100场。
孙翠花
沈阳路社区党委书记
事迹简介
孙翠花是区人大代表,曾获“2009—2011年度淮安市十佳社区党总支书记”称号。中共中央主办的《求是》杂志曾以《社区建设中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事业——来自“走转改”一线的报告》为题,对孙翠花进行了专题报道。沈阳路社区在她的领导下,曾获全国敬老文明号、江苏省敬老文明号、区基层党建创新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因为她,沈阳路社区成了一个幸福感很高的社区!”社区居民竖着大拇指说。身患重病以来,孙翠花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甚至准备好了身后事,让亲属为自己签署了遗体捐赠书。
王大儒
大庆社区党委书记
事迹简介
从1988年进入社区工作,王大儒一干就是30年。这30年里,晚上在社区值班3小时已经成了他的工作常态。节庆假期,那辆陪伴他多年的电动车也总会停在社区楼下的车库里。“每天晚上,我们晚饭后在小区里散步,从社区楼下绕一圈,总会看到王书记的车子停楼下,楼上灯也亮着,去找他肯定在。没见过像他这样热爱工作的。”社区居民说。这样天天泡在工作里的社区书记也得到了许多肯定。王大儒曾当选为市劳动模范、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全市十佳社区党组织书记”……然而,在众多荣誉面前,王大儒最在乎的还是老百姓的口碑,“我为老百姓服务,最重要的是接受老百姓对我的检验。”
秦守臻、李凤英夫妇
清棉北院小区居民
事迹简介
在清棉北院小区,如果晚上10点钟左右回小区,不论晴天风雨,你肯定会遇上一对老人拿着手电在小区里转悠巡逻,观察小区里有没有可疑的人,留意是否有没上锁的车子,看看是否有晚归的居民需要照亮。他们不是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也不在社区工作,却一直在为小区安全尽一份力,他们就是秦守臻、李凤英夫妇。除了晚10点的小区志愿巡逻,小区绿地补植、社区志愿活动、邻里矛盾调解、文明劝导监督、全民健身指导……只要有需要,都有他们夫妇的身影。“秦老师和李大姐都很热情,在我们这个小区里,可能有些居民不认识同楼栋的人,但几乎没有不认识他们老两口的。”社区居民说。
刘爱华
板闸家苑居民
事迹简介
自从入住小区以来,刘爱华几乎每天坚持义务打扫楼道,还用抹布清洁扶手,连楼道前的垃圾都一一清理干净。她用这种默默无闻的行动感染着他人,带动周围的居民一起维护美好家园。
宰正扬
富强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
自从退休之后,宰正扬老人就一心想着继续为党和人民做一些事情。2012年,他接手富强社区关工委工作。这六年来,他以关工委为平台,无偿付出,埋头耕耘,将社区关爱儿童青少年的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重点解决社区儿童“放学后、节假日”去哪里的难题,丰富了他们的校外生活。
汪淼
引河社区居民
汪淼(图右)
事迹简介
36岁的汪淼患有颅咽管瘤,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但她还去帮助两位邻居老太太倒马桶、聊家常解闷,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她的坚强和善良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
赵厚成
华城小区物业经理
事迹简介
自从2013年11月20日君安物业进驻华城小区,原来贴着脏、乱、差标签的老旧小区焕发了生机——灯亮了、路面干净了、停车有序了、绿化带整洁了、监控全覆盖,居住更安心了。在小区居民看来,小区旧貌换新颜,这一切离不开一个人——物业经理赵厚成。多年来,周到细致的服务也让赵厚成和小区23栋楼的924户居民成了朋友,小区居民也在积极配合着物业工作。每年,小区物业费收缴率达85%,两城同创,小区几乎没有一张交办单。不少居民笑着说:“华城小区最贵的不是房价,是我们这位物业经理。”
尹国喜
洪门社区党委副书记
事迹简介
洪门社区1200多户老居民,没有不认识社区副书记尹国喜的,因为他不喜欢坐办公室,每天不是在街头巷尾、小区路上,就是在居民家中解决问题。作为社区里唯一的男同志,除了本职工作,尹国喜还承包了水电气修理,搬运东西等重活、累活。他的工作热情,感染着社区另外9名工作人员,让他们这个团队也变得活力四射。
韩晓明
引河社区工作人员
韩晓明(图中戴眼镜的女性)
事迹简介
韩晓明是引河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积极工作、认真生活,在她身上,总能看到希望和美好。韩晓明和她的丈夫是丧偶后的再组家庭,经历过生死和挫折的她并没有怨天尤人,相反,她把丈夫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把亡夫的妈妈、丈夫亡妻的母亲当成自己的妈来供养。韩晓明常说,加上她的亲妈和她现在的婆婆,她一共有四位亲爱的“妈妈”。
居云华
淮三二村居民
事迹简介
在淮三二村西片区第一排民房的巷子里,有一间没有招牌的小店,三四平方大小,已经开了18年,店主是50岁的社区居民居云华。除了卖日用百货,因为靠近巷口,居云华的小店里经常放着邻居充电的车子、快递和临时寄存的东西,不大的店面被塞得满满当当。即使有些影响生意,但居云华从不拒绝,总是笑眯眯地提供方便。附近的居民,甚至是送快递的小伙子,都说她好,善良,做了不少好事。
吴立甫
城北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
吴立甫是社区的老党员,他是一个很朴实的人,平时话不多,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他就像一头默默耕耘的“老黄牛”,总是埋头做事,事情交给他完全放心。在文明城市创建期间,小区里的脏活、累活他做得最多,就连长年堆积的垃圾也是他清理的。
孙梅香
悠园新村居民
事迹简介
近30年的时间里,她尽心尽力地照顾一位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悠园新村的居民都以她为荣,孙梅香自己却淡然地说:“我觉得没有什么,我们身边孝顺老人的人也很多,我把他(张国华)接回来,就是当做自己长辈看的,就是要管他一辈子。”
康风伦
车站社区居民
事迹简介
康风伦是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2000年就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行列。18年来,他经常无偿为社区居民维修水电,还自己贴补材料费。多年来,为方便群众,他24小时不关机,也从不换手机号,街坊邻居亲切地称他为“社区110”。
快来选出你心目中的
感动淮安十大社区人物吧!